“老有所养”是关乎人民生活幸福度、安全感的民生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一直敢为人先的南海人,在养老服务上从未止步。2002年,南海社会福利中心探索“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服务;2007年,南海率先以政府“买单”、专业社工上门的模式服务居家老人;2016年,为老人提供文体、生活“一条龙”服务的17家“社区幸福院”挂牌;2017年,南海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如今,南海以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为“网”、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构建“一网三层”立体养老体系,打造养老服务新品牌,让南海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幸福梦想照进现实。
今日起,本报推出《一网三层立体养老——聚焦南海养老服务品牌系列报道》,集中展示南海立体养老服务品牌,助推全领域打造品牌南海。
“黎姑娘每次来都带着笑,我们和婆婆很喜欢她。”在大沥镇太平社区九潭村村民徐玫瑰家,儿媳谢惠明多次称赞道,南海区春晖养老服务中心社工黎敏韶是陪伴老人的贴心小棉袄、逗趣开心果,在她的细心呵护与耐心陪伴下,96岁高龄的徐婆婆得以保持舒适整洁,心情开朗。
南海区春晖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社工服务,正是政府“埋单”送上门的居家养老服务,而徐婆婆是南海享有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人群之一。
截至目前,南海60岁以上老年人达24.5万,至2020年预计攀升至30万,其中空巢、独居等老人日益增多。如何养老?成为众多银发族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居家养老服务在南海不断铺开,政府为老人“埋单”,寻找专业社工机构上门服务,启用南海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越来越多像徐婆婆一样的银发族,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解决养老之忧。
服务补贴,从8种扩大到14种老人
俗话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土屋。2016年6月,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市场调研机构开展了专项调研,在养老需求上,分别有超过八成的社区老人和接近五成的中年群体选择或考虑未来养老生活时倾向于居家养老。
这是因为,这一服务成本较低、经济和社会效益高、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更重要的是,其可让老年人在自己家里接受生活照料服务,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通过居家养老服务,还可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悉心照料。
而南海居家养老服务起步较早,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早在2007年,南海率先以政府“埋单”、专业社工上门的模式服务居家老人,每月为近2000名辖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其中1200余人属政府购买服务对象。
在2015年年底,为使南海更多老年人能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南海正式出台政策,逐步扩大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范围和调整服务标准。相关政策将原补贴的在册救济“三无”孤老等8种老人扩大到60岁以上的独居及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等14种,服务补贴分别提高为每月300元到500元。
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范围和标准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居家养老服务“圈子”半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老人以低廉的价格便可享受到专业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
专业社工,让居家老人享幸福晚年
政府“埋单”专业社工上门服务,这么好的事落到自己头上?乍一听到这一消息时,家住大沥镇太平社区钟边村的六旬老人钟海华钟伯认为这是“天上掉馅饼”,所以佛山市南海区春晖养老服务中心社工何锡群刚刚接手对接服务钟伯的第一天,就差点被赶出来。
“我当时也不管,发现老人的房子比较脏,就自己找了工具开始打扫卫生,到点了都不知道。”何锡群回忆道,钟伯很搞笑,他跟我说:“够钟了,你怎么还不走?”我说:“搞定了就走”或许是被何锡群的敬业精神所打动,钟伯放下了戒备心,语气也缓和了许多,并逐渐欣然接受这一服务。
专业社工上门服务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南海在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中摸索出的有效经验。为满足老年人的家政服务、常规医疗服务、急救服务、护理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和托老服务等各方面的需求,南海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为先导,以引入多种资金渠道为保障,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努力使老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
例如:佛山市南海区春晖养老服务中心自2016年5月起进驻太平社区,并将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多层次的需求与多年服务经验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六大服务组:生活照料组、心理疏导组、康复护理组、居室安全组、志愿服务组、社会资源组,力求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元化、更优质的服务。
另一家专业社工机构南海区颐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幸福院的场地,积极走访社区,评估长者的情况,为长者建立健康档案,针对社区弱能、弱势长者,摸索其个性化需求,为长者链接不同的资源,提供上门服务,如心理关怀、健康管理、家居改造、送汤送餐服务、义诊、义修、义剪等居家养老服务。
率先探索“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除了政府“埋单”送上门的服务,2017年7月,南海在全省率先启动运行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符合政策的长者可以获得南海区政府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及一台“小壹助手”,享受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和24小时紧急呼叫服务。
其他居家的长者及家属,可以通过南海健康APP自费购买心仪的上门服务,或者采购养老服务平台推出的“360居家暖心服务包”,当中包括了:24小时呼叫服务及设备、健康体检和养生建议、政策咨询、南海区社会福利中心康复医院就医挂号绿色通道、情感支持等功能。
家住狮山镇罗村的空巢老人刘姨,每月清理厨房、擦玻璃的家务都有专人上门完成。刘姨只需要在手机“南海健康”APP上下单,在APP的后台,这笔业务会迅速就近派送到对应的供应商,供应商完成服务后,APP会自动完成计时、计费工作。
“我和老伴今年都70多岁了,腿脚也不太方便,平时买菜烧饭可以自己搞定,但碰到要爬高擦玻璃这样的体力活,我们根本不敢弄。不过现在只要在手机上按一下,就可以选择服务人员上门来帮我们。”说起“南海健康”APP,刘姨满脸欢喜。
自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已进行了三次服务商入库招标。目前包括社工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家政和护理机构等组织在内,共有18家服务机构为南海区长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居家护理和家政服务方面,以来自日本的日医为例,以“介护”及“生活支援”为理念,能够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帮助老年人能够过上高品质的“自立”为基本理念的日式养老护理服务。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该平台为老人派发超14万次的居家养老服务订单,每月为近3000名辖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把个性化服务送到家,“还权于老人”,让老人们享受着最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加快着南海养老服务信息化和产业化进程。
个案点击1 替独居老人赶走孤单
“又是你吗?黄姑娘”每当走进平地社区独居老人陈满蓉家,还未推门而入,陈满蓉便欣喜地走来开门。
陈满蓉口中的“黄姑娘”,正是佛山市南海区启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黄国秀。
黄国秀介绍,陈婆婆已有93岁高龄,由于特殊原因,一个人住在平地社区黄边村启明街的一居室房里,平日里,家人会定时帮她煮好饭便各自工作,其余时间,她都只能与电视为伴,“婆婆曾有眼疾,现在看不太清东西了,脚也痛,刚刚从走这么几步都艰难地摸着走,更不要提出去外面了。”
“这是我儿子和孙子特地从香港带回来的,贴着以后舒服很多……”陈婆婆与黄国秀聊天,从家长里短聊到陈年往事。黄国秀说,按照规定,她每周只需上门服务一次就行,但她看着婆婆一人太孤单,只要顺路她都会过来看看。许是因为孤独,也会表现出依赖心理,“她很好,经常跟我一起聊天,我每次都不想让她走。”陈婆婆感慨道。
赶走了孤独,黄国秀又随手打扫起卫生,陈婆婆说,黄国秀的服务非常细致到位,打扫卫生时连神台都抹干净了,连我的子女都没做过这么多。
个案点击2 96岁失智老人有了“开心果”
几个月前,南海区春晖养老服务中心社工黎敏韶,像往常一样,驾驶着电动车来到徐婆婆家。
徐婆婆的儿子儿媳外出买菜了,黎敏韶便在门口等着,偶尔对着屋内喊“徐婆婆,你在家吗?”“虽然她可能不记得我了,但我还是忍不住要逗一下她。”黎敏韶笑着说道。
不一会儿,徐婆婆的儿子儿媳便回来了,儿媳谢惠明还拉着黎敏韶边唠家常边进屋。刚刚走进里屋,黎敏韶便发现徐婆婆未加外衣,笑嘻嘻地坐在椅子上,她赶紧拿了件厚外套给徐婆婆穿上,又拿出梳子帮忙打理头发,并叮嘱老人,一言一行之间都饱含来自晚辈的关怀,徐婆婆脸上依旧笑嘻嘻,“呃呃”地答道。
谢惠明直言,家婆已有96岁高龄,是村里出了名的长寿老人,2016年下半年,家人为她申请了居家养老服务,不久后,社工敲响徐婆婆家的门。
黎敏韶已是第三位服务徐婆婆的社工,当她接手服务老人时,老人已患上阿兹海默氏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大小便失禁,吃饭穿衣都不能自理。由于家里有人照顾,黎敏韶每月只需上门3次,每次都会帮忙打理老人的个人卫生,剪指甲、理发,陪老人聊天解闷,“我是把婆婆当长辈照顾,又当小朋友呵护,虽然她至今也不记得我,但看到她开心笑起来,我也开心。”
“黎姑娘每次来都带着笑,我们和婆婆很喜欢她。”谢惠明多次称赞道,黎敏韶是陪伴老人的贴心小棉袄、逗趣开心果。
14类户籍老人三类补贴标准
A类(每月享受500元/人服务资助)
1 在册救济“三无”孤老;
2 低保户里70岁以上独居或仅与残疾子女生活的老人;
3 低收入孤老(月收入低于600元);
4 优抚对象孤老;
5 1-4级60岁以上革命伤残军人;
6市级以上劳动模范;
7 100岁以上老人。
B类(每月享受400元/人服务资助)
8 低保户里60岁~69岁的独居或仅与残疾子女生活的老人;
9 低收入孤老(月收入低于800元);
10 民政、社保代管退休人员中月退休金800元以下,70岁以上的独居及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
11 1-4级未满60岁的革命伤残军人。
C类(每月享受300元/人服务资助)
12 90~99岁老人;13低收入(月收入低于800元)困难户里70岁以上的独居或仅与残疾子女生活的老人;14民政、社保代管退休人员中月退休金800元以下,60岁以上的独居及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
编辑:涂传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