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以探索实践“三社联动”为重点,通过三项切实有效的举措,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强化组织保障
形成联动合力
海虞镇党委高度重视,积极搭建社区工作平台,重点培养社工人才,着力培育社会组织,全面落实“三社”工作经费,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理念宣传,为推动“三社联动”形成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海虞镇成立社区建设、村(居)民自治工作、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近三年,共新招聘录用村(社区)工作人员67人,提拔选用优秀人才到村(社区)领导岗位70人,强化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
《海虞镇关于全面推行“政社互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通知》等文件先后出台,镇党委不定期召开协调联席会议,更新理念,达成共识。同时,将社会工作服务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公益采购项目,逐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不断拓展购买领域,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形成良好的联动合力。
加强“三社建设”
提升联动能力
海虞镇鼓励、引导并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公共服务,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引领作用。
注重社区平台建设。全镇22个行政村(社区)全面按省级标准配备社区服务用房,建成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快捷、优质、便利的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改建多家条件较差的社区用房,进一步提升社区硬件设施,为百姓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注重培育社会组织。全镇现有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71家,其中社会团体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63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02家。海虞香溢社会事务所作为全国首家民营民政事务所,开创了承接政府转移部分职能的先河,在市镇两级组织的扶持培育和自身的努力下承接了多项政府委托项目,同时积极参与市公益项目招标,通过四年多的探索实践,日趋成熟。2015年3月注册登记成立的“海虞妈妈”助学关爱志愿服务团,累计开展集体活动80多次,先后获得了苏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志愿者创新项目、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等荣誉。此外,新峰美术馆、苏作红木家具文化研究院、江岸艺术团等一批新兴组织应运而生,在各自行业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社会组织队伍中的佼佼者。各社区型文体活动团队在社会转型的环境中也蓬勃发展,成为助推社区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注重社工队伍建设。近四年来,全镇每年认真组织从事社会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能力考试,目前持证社工从4年前的4人增至87人,其中中级社工10人。同时加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全镇共建有42支志愿服务队伍,拥有志愿服务者约6500人,成为参与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
畅通运行机制
发挥联动效应
2017年,海虞镇积极参加市级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工作,结合本镇实际,通过“3+3”项目推进社工进驻社区,志愿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公益团队组建,组织志愿培训和服务日益成熟,成立社区居民议事会、建立社区民主协商制度等,在一定范围内从源头上、基础上解决了社区突出问题,实现了社会治理的关口前移。今年年初,海虞镇成立并启用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本镇社会组织提供了培育、交流、合作、发展服务的载体平台。同时,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已扩展到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劳动保障、环境卫生、党建引领等近20项内容,全镇的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已初步实现分工有序、共商共谋、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
编辑:涂传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