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司法所缺人怎么办?社工薪酬低怎解决,陆卫东首赴基层大调研收获诸多“糟心难

 时间:2018-01-18 14:55:44来源:政部门户网站

1月16日下午,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带领调研组前往黄浦区司法局打浦桥司法所、老西门司法所开展工作调研。据悉,这是自1月8日上海市司法局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为主题的大调研活动以来,陆卫东首次下基层调研。

第一站:老西门司法所

司法所设在老西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一楼设有专门的接待和咨询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调研组,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公共接待空间有限,但这不影响各项服务职能的开展。

陆卫东主动询问正在这里办理公证申请手续的张老太:您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有什么意见?

张老太竖起了大拇指,她说,现在办事基本上都在社区里面,真是方便!

调研组认真查看了老西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司法所所长温本民告诉调研组,老西门的公共法律服务,已经成为一块品牌,很多其他城区的市民都慕名而来。特别是“法律夜门诊”定时、定点、定人,既能为群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又能及时化解一些矛盾纠纷,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陆卫东向当天的值班律师王岭了解情况,问他有什么现实困难需要反映。王岭告诉调研组,现在基层矛盾多样化,亟需要分类、分级、分责,这样化解起来更具针对性,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着,调研组又查看了这里的人民调解网格工作站、社区矫正工作室,以及法治宣传阵地。

当了解到这里每年都举办“老西门法治文化艺术节”时,调研组甚感兴趣。老西门街道政法书记包童斌告诉调研组,载体和方式缺乏创新、缺少活力是现在法治宣传存在的最大问题,为此,老西门法治文化艺术节专门设计了节目菜单,让群众自己点菜,以提高法治宣传的效能和活力。他把这种方式称之为“法治宣传的供给侧改革”。

第二站:打浦桥司法所

打浦桥司法所是一幢刚刚装修一新的小楼,一楼是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窗明几净,前来办事、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二楼是人民调解室,调解员正在调解一起子女未尽赡养义务的纠纷。

在社区矫正工作室,调研组与社工贺澍聊开了:

“平时工作任务重吗?”

“社区矫正对象不算太多,但要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就得花几倍的努力,这是没有止境的。”

“工作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

“前阵子一个需要跨区迁居的矫正对象遇到一件难事,迁入地司法所不愿意接收,我们也难以协调,这需要在顶层工作机制上理顺。”

陆卫东对此作了记录,称赞贺澍这个问题抓得准,答应立即着手研究和部署。

第三站:调研座谈会

调研组在打浦桥司法所召开了座谈会,来自老西门街道和打浦桥街道的政法书记、司法所长、调委会主任,以及几位律师、社工和社区矫正民警参加了座谈。他们没有因为“局长来了”而有所避讳,毫不保留地抛出了诸多“糟心难题”。

老西门司法所所长温本民:

1、司法所目前面临案多事杂的困境,大量分属不同管辖范畴的民生问题都汇集到了司法所,但又缺乏协调能力,解决起来力不从心。

2、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能否设立事业编制,这样才能留得住人。

打浦桥司法所所长张琪:

1、司法所事多人少,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已经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急需解决。

2、司法所平时还承担了依法行政的工作任务,需要从机制上理顺。

3、社区矫正对象跨区迁居虽有法律依据,但实践操作中,区与区之间存在相互推诿情况,需要顶层协调。

老西门司法所法宣工作人员沈子羽:

希望建立法治宣传志愿者荣誉体系,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老西门司法所调委会主任张素惠:

人民调解日益多元化,人民调解员在专业化上还有所欠缺,需要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

打浦桥街道社工贺澍:

社工收入偏低,职业前景不明,缺乏归属感。同时,基层社工又分为街道社工和专业社工,两者待遇差距较大,在管理上,司法所的社工,考勤却在街道平安办,工资、奖金发放又在区里,这样多头管理较为混乱,需要改变这一现状。

黄浦区司法局局长刘辉:

人和场地是区司法局在布局基层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尤其在中心城区,建议市局在场地平台指标问题上,与区委区政府多沟通。

……

针对基层干部和群众提出的这些问题,调研组一一作了详细的记录。陆卫东对干部群众这种直接坦诚的表达方式表示非常欢迎,他在交流中讲到,不到基层就难以体会基层工作之难,不到基层就难以感受基层干部之艰辛,这正是此次开展大调研的重大意义所在。他表示,市司法局将对调研中谈到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逐条研究、有效处理,做到件件有回音。

调研组一致认为,随着法治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司法行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基层司法所和基层干部面临的难题也将越来越多,一定要借助大调研的有利时机,尽最大可能掌握这些问题,想方设法在实际工作当中加以解决,确保大调研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编辑:涂传博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