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泷 通讯员 张立楠
“老师,我想画一朵康乃馨送给妈妈!”“我要把贺卡折成爱心形状!”5月10日下午,泗水县圣水峪镇皇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充满欢声笑语。十几个孩子围坐在长桌旁,小手认真地裁剪彩纸、涂抹胶水,时不时举起半成品向志愿者老师请教。10岁的小莉小心翼翼地用彩笔写下“妈妈我爱你”,又偷偷在角落画了个笑脸,她眨着眼睛说:“妈妈看到一定会很开心的!”
近年来,圣水峪镇把做好志愿服务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围绕“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结合实践阵地资源特点和优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凝聚志愿服务力量,织密文明实践网络,持续擦亮志愿服务幸福底色。
创建志愿服务队伍,贴心服务送暖意。由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等广大群体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星罗棋布,志愿服务活动开展1000余次,“志愿红”更加鲜明亮丽。“为老”服务,打造“暖心助餐行·圣地夕阳红”助老服务品牌,设立助餐服务点,解决空巢、独居、留守、孤寡老年人吃口“热乎饭”的问题。“为小”服务,坚持以“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给孩子一份母爱”为主题,每月开展一次“微爱妈妈”集中陪伴,为孩子提供细心细致、丰富多彩的亲情关爱。“为困”服务,瞄准困难群体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在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下开展精准服务,助力困弱群体实现“微心愿”。“为心”服务,开展理论宣讲和走访慰问活动,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用耐心与真情为他们疏导不良情绪。“为需”服务,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主题阅读”“电影下乡”“儒学讲堂”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联合社会公益组织,特色服务增新意。联合泗水微公益协会,依托阅湖尚儒研学基地,开展丛林穿越、云贵扎染、陶艺制作、木工体验等研学实践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开展“带你看世界”项目,赴北京、西安、延安等20多个大城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红色教育,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阅历。开展“壹基金平安计划生存训练营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救助意识、急救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助人为乐的良好美德。联合济宁微爱基金会和泗水微公益协会,创新实施“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向困难儿童提供笔墨纸砚等书法物料包,邀请各级书法家进行现场授课,让孩子们在笔墨纸砚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广博,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青春服务添活力。建有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由来自18所高校涉及20多个专业150名同学组成,秉承公益、开放、持续的服务理念,以协会建设为重点、以乡村服务为核心,形成了寒暑假大实践、学期中小实践、日常调研短实践3种实践方式,扎根乡村、服务人民。尤其是学习经验分享会、公益讲座,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方向和指导,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开设“雏鹰课堂”,通过“托”“管”“教”的方式,联合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大学生志愿者,在寒暑期、周末等节假日开设课业辅导、兴趣拓展、国学教育等课程,配套趣味运动会、消防演练、文艺汇演等活动,为孩子们提供特色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促进孩子身心共成长,让假期“不负重托”。
https://news.sosd.com.cn/newsshow-242660.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