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国家数字发展成就 580名“小茉莉”志愿者服务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

 时间:2025-05-08 14:49:45来源:中青报·中青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

伴随五一假期结束,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简称:数字峰会)在福建福州闭幕。来自深圳的投资人吴卫冰今年是第四次来参加数字峰会,他评价峰会现场的“小茉莉”志愿者们服务专业,态度亲切友善,“四年来一如既往,我对这些年轻人印象特别好。”

峰会期间,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吴良铭在酒店服务岗位上,协助用人单位,给嘉宾分发餐券,回答嘉宾咨询酒店住宿、场馆分布、证件领取等问题。

吴良铭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服役5年,在校期间参加过多场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我在服务他人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吴良铭说,他学习的是软件技术专业,参加数字峰会也拓宽了他的专业视野,切身感受国家数字发展成就。

“小茉莉”志愿者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注册大棚给参会嘉宾做咨询解答。陈佳韵/摄

共青团福州市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团市委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11所在榕高校,4000余名报名学生中择优选拔580名学生作为“小茉莉”志愿者服务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经过前期的通用知识培训、礼仪集训、岗位实训以及预演活动,他们在峰会期间提供礼仪接待、观众引导、讲解解说、媒体服务、会务保障、展务保障、酒店保障等志愿服务。“我们还注意到,今年报名的志愿者候选人中许多学生是来自计算机、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专业的学生,学生们希望能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感受国家在数字技术发展中的最新成就。”

“小茉莉”志愿者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给留学生团体做讲解。黄梓涵/摄

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四学生金晶是第二次作为“小茉莉”志愿者参加数字峰会,她今年负责服务峰会分论坛讲座。“在分论坛讲座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单杏花研究员讲述她与12306的不解之缘。”金晶说,此前她就了解过单杏花的事迹,这次听单杏花本人讲述20余年致力于我国铁路客票系统研发的故事,金晶被其深深打动。她说,这次参与志愿服务让她看到了国家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发展,对自己未来读研和职业规划帮助很大。

同样在分论坛服务的香港籍“小茉莉”志愿者涂伟杰目前是福州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去年他也是数字峰会的志愿者,今年在峰会现场,他注意到有更多新能源车企来参展。

“我对于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感兴趣,”涂伟杰说,今年参展的车企比去年多了很多,比如老牌车企红旗汽车,新能源品牌有阿维塔和小米,这些车企研发的大趋势是朝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前进。

今年是峰会第二次设立香港馆。相比于去年,今年香港馆企业参展规模更大了,主要领域在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在现场,涂伟杰用粤语为来自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地区的嘉宾们做引导和介绍。

台湾籍学生林宜臻是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的大一学生,这是她第一次作为志愿者参加数字峰会。她说这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自己对“数字中国”这个概念有了更加实际和深入的理解。

“这次峰会也让我思考了自己的医学专业如何与数字技术结合。”林宜臻说,像数码扫描、3D打印、云端病例管理等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医学,让治疗过程更加精准和个性化。“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医疗人员未来仅有医学知识是不够的,数字素养将成为我们以后的一项必备能力。”

http://qnzz.youth.cn/qckc/202505/t20250508_15987868.htm

编辑:徐建华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