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政协委员建议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

 时间:2020-01-15 19:05:02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1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焦敏龙)在日前举行的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如何激励凡人善举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截至2019年8月,北京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460.3万,较2012年增长了近两倍,平均每位志愿者全年记录服务工时累计达81小时,注册志愿服务团队7.6万个、志愿服务项目32.8万个。

如何激励志愿者的服务工作?激励的评估标准是什么?北京市政协委员、东城区妇联党组书记杨立萍调研发现,许多志愿者最想得到的回馈是精神上的肯定,最希望得知被服务者的评价如何。她建议,北京应探索建立一套“志愿者信息反馈机制”,从细微处做足人文关怀,加大精神激励举措,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服务成效。

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健介绍,2010年颁布《北京市志愿者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北京市逐步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确立了“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表彰激励机制,但现有的激励政策还存在完善的空间,如目前大多数志愿服务以时间为考核标准,但志愿服务并不适合用这一评估标准。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说:“不一定非要将时间作为评估标准,也可以探索建立服务分类清单。”她建议,可根据志愿服务类别确定评估、表彰、激励办法,例如细分为应急处理、地震、消防、交通疏导等各种志愿服务项目。

芦咏莉赞同北京市志愿服务事业目前“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表彰激励机制,但同时提出,为了避免志愿服务变得功利化,不应将志愿服务积分与个人升学就业便利挂钩。“做志愿服务的初心是奉献,激励志愿者,我们更愿意设立‘荣誉墙’,让孩子看到‘收获’带来的荣誉感。”她说。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认为,上海已经形成了“志愿服务时间兑换机”项目,北京也可以尝试建立一套关于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打包政策”。比如,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创建一个“闭环系统”,制定包括购票、看病、乘车等多方面的奖励办法,以此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志愿服务。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说,冬奥会进入倒计时阶段,志愿者全球招募报名目前已超过61万人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结合《北京市志愿服务推动条例》的修订,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研究出台更科学细致的志愿服务激励政策,让志愿服务成为良好社会风气。

编辑:刘建柱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