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志愿咨询”背后的公益服务缺位

 时间:2017-06-17 11:06:00来源:北京晨报

高考过去一周,考生和家长又为填报志愿忙碌起来。如何在短时间内筛选有效高校和专业,一些报考辅助机构和填报志愿APP成了家长的“救命稻草”。记者从几家服务机构了解到,一对一辅导便宜的1万多,贵的高达4万元,但“天价”也挡不住家长的热情。与此同时,大量高考志愿填报软件、APP也上线,鱼龙混杂、价格不等。专家提醒,家长需先掌握一定知识,在选择服务和机构时擦亮双眼,避免上当。

纵使被索要“天价”,一些考生和家长仍要追捧志愿填报辅导机构,无非是为花钱图个省心与放心。自2015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再加上,不少地方实施本科录取批次改革,将本科二批、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这更给考生增加了数据分析、选填志愿的难度。

然而,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上,真能买来省心与放心吗?未必。

商业性志愿咨询服务机构往往宣称“大数据帮你填报志愿上好大学”。但他们所依赖的大数据只能呈现过去,不能预测未来。而且,大数据能推算出一定的填报规律,但没法算出考生喜好。更不要说一些咨询机构只是匆匆搭建的“草台班子”。

这也从侧面折射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存在严重的公共责任缺失、公益服务缺位。学校在考前忙于紧张的复习,考后对于志愿填报服务却关注不够,似乎提升成绩是学校的事,填报志愿只是考生与家长的事。即使有学校组织志愿填报咨询活动,仍是开大会式的讲讲流程,讲讲平行志愿、征集志愿、录取批次、调档比例等大略内容,对考生有用的指导信息非常有限。教育部门也只是启动高考志愿填报网上咨询平台,便捷倒是便捷,但考生同样难以收获想要的咨询结果。

要防止“天价志愿咨询”剥夺考生“十年寒窗,一朝中举”的成就感,从教育部门到中学、大学及社会公益机构,要在志愿咨询上承担起公共责任,提供足够的公益服务。公益服务不应仅限于办一两场大型讲座或咨询会,而应多多举办线上线下讲座、交流活动;同时不应将志愿咨询一味搬到网上,还要实现精准化、常态化——在学校或教育部门设置咨询窗口,实现一对一咨询与指点迷津;还要及时发布正规权威的高校招生大数据,消除考生的信息不对称。当然,也要将靠忽悠敛财的“骗子机构”坚决清理,引导扶持有资质又有诚信的咨询机构健康发展。

(6月15日《北京晨报》)何勇海

编辑:ghb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