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胶囊大小!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来到中国 80例患者可免费

 时间:2018-08-29 08:29:48来源:健康时报

阅读提要:

近日,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中国本土临床研究项目启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73岁的老荆(化名)进行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这是上海首例经皮股静脉穿刺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手术的临床研究。

(健康时报记者 文雯 实习记者 王振雅)近日,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中国本土临床研究项目启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73岁的老荆(化名)进行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这是上海首例经皮股静脉穿刺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手术的临床研究。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部署,该临床研究项目在国内7家医院进行,完成82-88例该起搏器植入术。

\

图片来源:江苏省人民医院官网

心律失常首选治疗方案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73岁的老荆(化名)进行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这是上海首例经皮股静脉穿刺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手术的临床研究。

老荆患的是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简单地说,该病患者的心率忽快忽慢,也被称为“快慢综合征”,由于心率不齐,老荆时常出现两眼发黑突然晕倒的情况。

“像老靳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安装起搏器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上海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吴立群介绍。据了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率失常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日益增加,中国成年人房颤终生风险约为20%。起搏器已成为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

据了解,目前全球累计共有300多万病人接受了心脏起搏器治疗,据2017年中国大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注册数据显示,2010年-2017年我国植入起搏器共约46.8万例,且逐年增长,2017年达7.6万例。

“再做手术,老人能不能吃得消啊?”老荆的家属考虑到。老荆患有20年的高血压,心脏肥大且有直肠癌手术史。若采用传统起搏器植入术风险较大。

“传统起搏器手术,需要切开皮肤,制作囊袋,沿血管放置导线,对于高龄病患来说手术风险较大。”吴立群介绍,“除此之外,传统起搏器由于导线和囊袋的存在,面临着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囊袋感染、导线脱位、导线破损或断裂等等。因此,最后我们决定给老荆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

\

我国首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X线影像

图片来源:北京阜外医院官网

Micra无导线起搏器,长25.9毫米,体积1.0立方厘米,重量仅2克,大小如胶囊一般,比传统起搏器小90%,是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电池续航12年,通过股静脉递送植入体内。

20分钟手术 4小时可下床

“曾有患者刚植入传统的起搏器,乘公交时,手握公交车拉环,公交车一刹车,手被拉环一拽,造成起搏器导线移位。”吴立群介绍到,Micra起搏器无导线、无囊袋,避免了导线破损或断裂、囊袋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据了解,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是一项微创手术,起搏器从腿部股静脉植入,胸部不会留下任何创口。此外,也不会影响上肢运动,游泳、打高尔夫等。

“手术时间很短,我们做了5例手术,基本用时在40分钟左右。由于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需要一些数据的测定。通常植入起搏器手术则需要15-25分钟。”吴立群谈到,术后静卧4小时就可下床活动。

“心脏与拳头一般大,而Micra则与手指肚一般大。”吴立群介绍,虽然Micra体型小,但“能量”不容小觑,是一款永久性起搏器,电池续航12年,兼容1.5 T和3.0 T核磁共振扫描,且不受一般手机、电脑等辐射影响。

80余例免费名额可申请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是美敦力公司研发的全球最小的起搏器。于2015年获得欧盟批准上市,2016年获得了美国FDA批准上市。截至2018年8月,欧洲、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地区已累计植入超2.2万例。目前,大陆还未上市,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根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7家医院开展植入装置的上市前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无导线起搏器在中国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全国七家医院,每家医院要做8-15例Micra无导线手术植入术,共需收集82-88例患者数据。”吴立群介绍,目前在香港,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价格是10万港币左右。由于内地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根据研究方案,Micra起搏器是免费的。

附:7家医院Micra无导线起搏器我国临床研究情况

根据医院官网发布数据,北京阜外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4家医院已开展Micra无导线起搏器本土化临床研究项目。目前部分医院还未开展,已开展的医院还有名额,可申请临床试验。

\

编辑:Xmm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