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盲文公开课交换“视”界

 时间:2017-06-05 12:46:09来源:中国新闻网

福州盲文公开课交换“视”界

盲人志愿讲师叶霖讲解盲文由来。翁俊杰摄

中新网福州6月5日电 (记者 林春茵)4日,福建省少儿图书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吸引众参与者:主讲人戴着墨镜,拿的不是书,是钞票;听讲的孩子们体验的不是“获得”,而是“失去”。

这堂盲文公开课,是由福州公益组织“小善公益”携手福建省少儿图书馆、福州助燃公益举办的交换“视”界亲子活动。福州公益组织“小善公益”人士5日告诉记者,举办这样的活动旨在令体验者“假如失去一刻光明”,感知视障群体世界,相互包容尊重,爱惜健康视力。

活动现场。翁俊杰 摄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视障群体约有1300多万,也就是,每一百个人里面,就有一个盲人,而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这个群体将进一步扩大。

当前,中国已经出台《残疾人保障法》等50多部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100余部专门性法规,但其中诸多细则并未给予配套的详细指标、监管标准和问责机制,普通民众也因日常鲜有交集而并不了解、理解残障人群,包括视障群体。

“小善公益”发起人郭兵表示,小善公益近年持续开展多场盲文公开课,出发点正在于推动社会从小善改进,关注残障人士权益;去年还通过网络直播,向网民普及盲文及如何有效帮助视障群体。

在活动现场,盲人志愿讲师叶霖从人民币上的盲文说起,细述盲文发明者路易斯·布莱叶如何发明了盲人及视觉障碍者使用的文字系统布莱叶点字法,其间的奇闻轶事激发一阵阵会心欢笑。孩子们好奇地用手指触摸盲文书上突起的小点,拼读出一个个单词,倍感好奇而不易。

市民亲子体验黑暗生活。 翁俊杰 摄

有丰富幼教经验及讲师经历的小善公益培训师陈玲,则带领亲子家庭化身为“没有眼睛的小蘑菇”和“只有雷达系统的小蝙蝠”,做起了“黑暗”游戏。

来自福州市鼓楼区的一位小女生总结游戏时感慨,“盲人的世界有很多不方便,我们应给予更多关爱,同时也要爱惜自己的眼睛。”

据了解,福州市小善公益服务中心还推出了盲文便利贴,可用在药品包装、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品上,并将在福州公共场所投放。

编辑:HYH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