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于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文物工作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廓清文物资源家底,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深化长城、石窟寺等专项调查;普查登记全国不可移动文物76.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务院公布第七批、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保单位累计达5058处。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扎实推进,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有所改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库,加强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完成6.2万件套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博物馆库房保存条件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文物安全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公安机关侦破各类文物犯罪案件1.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万名,追缴文物10余万件。各级法院受理检察机关就妨害文物管理提起的公诉案件3996件,涉及11871个犯罪嫌疑人。此外,中央财政年均投入超过10亿元(单位:人民币)用于文物平安工程,共支持实施3500多项国保单位安全防护工程。
《报告》提到,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持续推进。批准实施70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二里头、石峁、良渚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新疆、西藏等地边疆考古取得重要进展。博物馆创新发展成绩瞩目,博物馆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建立健全博物馆定级评估制度,公布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224家。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19年博物馆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青少年占25%,举办教育活动33.46万场;2020年疫情期间推出在线展览2000余项,全社会“博物馆热”不断升温。
李群表示,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未能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发展旅游的关系,文物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文物大拆大建、违法建设、隐瞒不报、过度开发等问题突出。接下来将进一步强化文物法治保障,完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推动长城、大运河、长征文物、革命文物保护立法,实施文物保护重大工程,进一步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激发文物事业发展强劲动能。
编辑:孙玮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