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饮师、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碳排放管理员……日前,18个新职业正式诞生,让人眼前一亮。自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人社部等部门已陆续向社会发布四个批次56个新职业。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走进公众视野。
新职业不会凭空出现,而是应时而生。新职业不断涌现,折射出的是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广泛丰富。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催生的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到受“线上经济”影响而兴起的网约配送员、直播销售员,再到因健康需求日益增长而出现的健康照护师、社区健康助理员……透过新职业,可以感受科技革命大潮涌动、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更能看到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
新职业为个人成长出彩提供更多可能。除了不同以往的工作体验,新职业还意味着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更多元的职业转型机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机遇面前,谁能率先把握住,谁就有可能成为“弄潮儿”。当今职业选择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摒弃传统的择业观,大胆尝试新生事物,勇于应对变化挑战,通过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本领,使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拓宽自己的人生舞台。
新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更多动力。一个新职业接续而生的社会,其经济脉动必然强劲有力。细数近年诞生的新职业,不难发现,其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许多还与数字经济紧密关联。而以上领域,恰恰是中国经济提质升级的新动能所在。一系列新职业迅速壮大,支撑起一批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推动着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新职业是发展变革中的职业类型,也有不少“成长中的烦恼”。使其走上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还须全社会共同努力。在观念上,对新职业应多一份包容。毕竟今日的小众选择,很有可能便是明日的主流职业。在行动上,比如,基于新职业特点,及时出台职业技能标准,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合理引导企业或者机构规范用工行为,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等。不仅要培育适宜催生新职业的土壤,还要不断添加让其长得更好的养料。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一过程中,新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未来将会有更多新职业向我们招手。
编辑:蒋泽南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