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职称、学历、奖项”是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很长一段时间,以此四项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唯此四项的机械作法,却逐渐发展演变为科研工作的羁绊和科研人员的包袱,饱受诟病。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力破“四唯”。有关部门先后印发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多维”科研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致力创新的评价制度,使科研工作者能够轻装减负上阵,凝神聚力创新。
人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只有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才能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助力现代化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摆在未来各项工作的首位。
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站在特殊的历史节点,面对中国科技发展新的历史定位,相信国家的科技体制改革会持续深化,科研评价体系会更加完善,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会不断被激发。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中国科研工作者有能力、有信心通过自主创新赶超世界科技前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记者张亚雄采访整理)
编辑:蒋泽南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