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日”:科普展现新面孔

 时间:2018-09-17 22:27:22来源:人民网

“全国科普日”:科普展现新面孔

人民网广州9月15日电(记者 贺林平)今年9月的第三个公休日是“全国科普日”。说起科普,你脑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一个白胡子的老教授,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或者戴着眼镜的科研人员,在广场街头散发科普传单;顶多就是在科学馆里,讲解员对着一堆不会说话、不会动的模型蜡像讲解人类的起源?而今天(9月15日)在广东科学中心开幕的首届广东科普嘉年华,则赋予了科普完全不同的全新面孔。

亲密接触中国散裂中子源、天河二号等国之重器,深入感受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科技魅力,抢先参与最新的腾讯科普游戏,亲自体验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未来工厂等高新科技成果,近距离欣赏广东原创的科普剧、科普秀……这场体现新时代改革创新精神的新科普盛宴,首日就吸引600多名中小学生和市民入场参观体验,在南粤大地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科学热潮。

“灌输”变“互动”

说起3D打印,很多人都在电影里见过,但多少人在实际生活中打印过3D模型呢?首届广东科普嘉年华一改传统科普“只能看不能动”的被动灌输模式,弄来了3台3D打印机,供想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小伙伴亲自上手体验互动。那3D打印都能打印些什么?从日常吃喝穿用住,到人体器官,3D打印都可以实现,甚至可以打印2米高的大模型。

汽车行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无人驾驶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和体验,更重要的是,未来已来,无人驾驶的步伐走得比你想象的要快得多。那么,国内前沿的无人车技术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乘坐酷无人车到底是什么体验?

落户于广州市黄埔区的景驰科技向嘉年华活动提供面向中国市场的L4级别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让参与体验的市民李先生大呼过瘾:“科技发展得真的太快了,以前想都没想过开车不用踩油门刹车,不用掌控方向盘,车子就能到你载去目的地。感觉无人车的方向盘上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熟练地操控方向,真的非常神奇啊。”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期间,观众到二楼U点科普展区可参加“我的科普拾光”短视频拍摄活动,将自己在科学中心游玩或参与嘉年华活动的趣味视频上传U点科普平台,有机会获得丰富奖品。此外,还有创意实验DIY体验活动,现场参与有趣酸碱变色游戏和水雾魔珠创意大赛赢取积分,也可换取创意礼品。

“枯燥”变“有趣”

嘉年华设置的“科学表演秀”,让入场市民流连忘返,直叹“科学原来如此有趣!”

今年是广东科学中心开馆十周年,“科学魔术”列车欢乐巡游是其自主研发的科普表演项目,从形式到内容全面创新,为同行首创。巡游以科学家、科普小丑助手为表演主体,辅以专门定做的科学魔术巡游列车,以滑稽默剧的方式结合一系列神奇有趣的科学实验在展馆巡游、表演,其中的22个科学实验,放置在百宝箱造型的车厢之中,涵盖了物理、化学等学科,既有神奇漂亮的干冰泡泡、也有拉不开的书、扎不破的气球等,旨在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传递快乐科学、好玩科学的价值理念。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有关幸福的鸿章钜字。害羞的男孩终于鼓起勇气约心仪的女孩见面,可是憨厚羞怯的他,该如何表露心声呢?别担心,“科学”永远是我们最好的帮手!看!那颜色瞬息变化的小花、隔空润喉的冰饮、白色的惊喜、神秘的礼物……这一切的一切,都有赖于“科学”的帮忙。

科学在于严谨,科学也需要想象。当态度严谨、追求完美的科普达人严谨遇到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达人爱奇顿,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两位科普达人将为大家一一揭开吹气球、无字天书、蓝瓶子、空气炮、火山爆发等一系列神奇现象的面纱。

(小)“单打”变“联动”

首届广东科普嘉年华由广东省科协联合省科技厅、教育厅等主办,活动为期一周。除了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的主场活动以外,全省各地还将上下联动,同步举办科普嘉年华系列活动500多场次,吸引100万人以上的观众到场参与;同时在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科学传播活动。

联动并不局限在广东省内。此次嘉年华活动期间,还将向粤港澳大湾区科普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东省科普新媒体联盟授牌,共同打造突出广东特色的科普品牌。

本次活动将会在线上对公众免费发放7500张广东科学中心门票和3600张广东科学中心电影票,预计全省参加嘉年华系列活动人数超100万,网上关注人数500万人次以上。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而在当前,科普工作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如何增加优质的科普公共产品的供给,也就是说,你给人民群众的,是不是他想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广东科普嘉年华展现出来的新面孔让入场市民群众耳目一新。正如广东省科学党组成员、副主席吴焕泉所说:“将以往传统的科普日或科普周升级为科普嘉年华,绝不仅仅是名字的改变,更是科普方式改革创新的现实要求。”

编辑:xmm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