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流产后关爱项目推进六周年 750万中国女性从中获益

 时间:2018-01-29 17:31:20来源:人民网

1月27日,“关爱至伊·悦享新生”流产后关爱(PAC)公益项目六周年总结推进会在京召开。该项目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及人民网共同发起;同时,在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支持下设立“伊爱基金”作为支持。项目通过在医院建立规范化的人流后关爱服务流程,向人工流产女性落实高效避孕方法,避免重复流产对女性的伤害。经过六年的努力,项目成效显著。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300个地级市的734家医疗机构设立了流产后关爱门诊,6000余名咨询员接受专业培训,累计逾750万流产女性从中获益。

图为授牌仪式现场

为提升我国育龄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流产后关爱(PAC)项目与各参与方积极携手,通过为流产后女性提供咨询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进修交流活动、为高校学生提供生殖健康讲座等工作,来促进育龄女性避孕措施的落实,保护流产后女性的生殖健康,推动流产后关爱(PAC)公益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展开。

会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建岷讲话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对健康的向往已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更是国家的梦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妇幼健康水平,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既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谋划,同时也需要凝聚社会各方资源与力量来共同推进。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作为隶属于全国妇联专门以女性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家级公益慈善组织,促进中国女性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成立30年以来,我们一直秉承为妇女办实事、办好事的宗旨,发挥自身优势,以公益项目为平台,凝聚社会资源,形成了以“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为核心的妇女健康类的公益项目群,涵盖了女性健康的全生命周期,为改善和提高妇女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我们积极地努力。”

国家卫计委妇幼健康服务司副司长沈海屏在讲话中指出:“作为卫生计生工作者,作为妇幼健康守护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妇幼健康工作以妇女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保障生殖健康为主要目的,守护着生命的起点,贯穿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至关重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妇幼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妇女儿童的健康密切相关,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面两孩政策的大背景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正在转型发展,从生育政策调整之前,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主、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目标转向更加注重群众需求,围绕生育节育不育,为群众提供科学备孕、避孕节育和不孕不育诊治等服务。新时期、新时代,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意义重大。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主委熊承良表示:“鉴于我国女性的流产现状,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一直将降低流产及重复流产率,保护女性生殖健康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流产后关爱”(PAC)项目中,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一直借助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PAC优质服务医院的服务指南和评审标准制定、挂牌医院审核等各个环节”。到目前为止,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已经指导并评审通过315家“PAC优质服务医院”、2家“PAC全国示范医院”、36家“PAC区域示范医院”和14家“PAC长效避孕示范基地”,确保了流产后关爱服务在各地得以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PAC公益项目得以深入稳进地开展,既离不开国家的政策落实,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持、示范医院的积极配合,同时也离不开每一位PAC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会上,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书记张莹表示:“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国家卫生计生委科研所牵头组织咨询员的培训工作,逾6000名咨询员进行了专业培训。此外,在全国多省市成立PAC项目专家小组举办百余场推进交流活动,同时还针对人工流产日益严重的低龄化趋势,在高校开展一系列生殖健康教育讲座,让年轻人提高避孕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从而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通过开展医护人员微进修和咨询员培训和风采大赛等形式,帮助他们培养工作技能、提升专业知识、保证服务水平,壮大专业服务队伍,为PAC优质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更专业的人才储备,在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上保障了了PAC公益项目的稳定开展”。

作为PAC公益项目的战略伙伴,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中国女性的生殖健康和流产后关爱服务水平的提升。会上,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白利勇表示:“拜耳公司将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对关注女性健康的倡导,继续支持PAC等公益项目,促进中国女性生殖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让科技和创新为中国女性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会上发布了项目最新成果,分享交流各医院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开展经验,探讨了项目今后发展规划,同时对项目六年发展进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PAC项目医院授予奖项。

编辑:xmm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