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活动专家:生态文明教育正深入中国校园

 时间:2017-09-27 22:41:37来源:新华社

参加儿童夏令营的小朋友年龄在2到12岁之间,图为一位小营员在生态知识竞赛中回答问题。(大连微善爱护动物协会供图)

参加儿童夏令营的小朋友年龄在2到12岁之间,图为一位小营员在生态知识竞赛中回答问题。(大连微善爱护动物协会供图)

新华社大连9月26日电(记者栾翔)“心怀友善的人文精神,是创造一个和谐社会、一个美丽中国的基本情怀。”中国知名公益活动人士张越26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在中国,这正从校园开始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一种以友爱、和谐、良善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教育正在进入中国各地校园,以培养中国未来一代的生态责任感与同理心。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张越表示,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对野生动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动物保护与动物权益等相关生态知识的普及正在取得良好收效。

“我们的下一代,如果从小开始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懂得珍惜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将来他们就会成长为富有环境责任感和保护意识的建设者,积极投身于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其他生命诗意共存的美丽中国。”张越说。

来自美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北京、广州等40多所高等院校的学生在特训营学会了做不污染、不需要进行动物测试的的“生态友好型香皂”,并学习了化工类污染相关的知识。(大连微善爱护动物协会供图)

来自美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北京、广州等40多所高等院校的学生在特训营学会了做不污染、不需要进行动物测试的的“生态友好型香皂”,并学习了化工类污染相关的知识。(大连微善爱护动物协会供图)

在课堂上学会关怀生命、保护动物的小朋友们,在大连微善爱护动物协会志愿者的指导下,亲自设计和涂绘纸箱,做成猫窝给流浪猫咪过冬。(大连微善爱护动物协会供图)

在课堂上学会关怀生命、保护动物的小朋友们,在大连微善爱护动物协会志愿者的指导下,亲自设计和涂绘纸箱,做成猫窝给流浪猫咪过冬。(大连微善爱护动物协会供图)

在辽宁大连,当地教育机构与公益团体“微善爱护动物协会”的生态专家合作,在中小学、高等院校开设保护生态、爱护动物的课程,举行旨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生态责任感的讲座、夏令营,邀请青少年、儿童参与保护自然生态、关爱动物的公益行动。

“通过这些课程,青少年儿童认识到地球的生态系统中,不只有人类,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生命共同生息。课程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自然地产生了爱护这些地球同伴的想法。”大连“微善爱护动物协会”教育事务负责人张艳艳告诉记者。

“我们的项目得到了大连市教委和大中小学的支持,还有全国各地的学校邀请我们去举办讲座。”张艳艳说。据悉,类似的课程还在北京、厦门、成都等地的校园展开。

青少年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体验导盲犬的训练。体验反馈显示,多数参加者表示更加体谅视力障碍者的不便,愿意在社会生活中对视力障碍者给予更多关怀。很多参加者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也能对导盲犬开放交通设施的“通行许可”。(大连微善爱护动物协会供图)

青少年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体验导盲犬的训练。体验反馈显示,多数参加者表示更加体谅视力障碍者的不便,愿意在社会生活中对视力障碍者给予更多关怀。很多参加者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也能对导盲犬开放交通设施的“通行许可”。(大连微善爱护动物协会供图)

心理学家于红梅表示,对接受过生态文明教育的孩子和没有接触过此类认知的同龄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得到的结论是前者对同伴表现出更多关怀,在集体生活中协调性更好。

于红梅指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一个更有同理心和责任感的孩子,将来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和谐、文明社会的优秀成员。

“这些课程、讲座的意义,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而着眼于从小培养他们温柔敦厚、与人为善的品格,一种环保、文明、对生态友好负责的生活态度。”张越说。

知名媒体人、公益活动家张越在25日闭幕的中国动物保护论坛上,向听众说明生态文明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新华社记者栾翔 摄

知名媒体人、公益活动家张越在25日闭幕的中国动物保护论坛上,向听众说明生态文明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新华社记者栾翔 摄

张越在2011年牵头成立了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它基金”,设立公益讲堂、公益广播,旨在向公众传播爱护动物、保护生态文明的知识和理念。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人、动植物、山水海陆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张越说,现在,更多富有朝气的年轻人投入到生态和动物保护事业中,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发展趋势。

编辑:HYH 审编:莫雨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