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社区共治共享“幸福曲”

 时间:2025-07-18 22:13:16来源:澎湃新闻

“大妈,您出去遛弯啦,用扶您吗?”北戴河西山街道英才社区“红骑团”志愿服务队的外卖小哥王昊轩在送餐时,看到楼道里喘着粗气、缓慢爬楼的李大妈,细心地问。

“行啊,上面这层就到了,谢谢你啊。”李大妈说。

王昊轩将大妈扶到家门口,转身继续送餐。

北戴河西山街道英才社区的“红骑团”志愿服务队,由辖区64名快递小哥组成,他们一边穿梭于大街小巷送外卖,一边做社区安全的流动“哨兵”。

“红骑团”是社区治安监督、民情收集网络的延伸触角,在遇到老人迷路、污水溢出、公共设施破损等情况时,“红骑团”志愿者向社区服务群内“派单”,随即有人快速“接单”,作出反应。

“平时,都是我们接单,但在‘红骑团’当志愿者,是我们来给社区派单。跑腿的时候,顺带帮助街坊四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感觉自己更像社区的一分子,更有价值了。”王昊轩笑着说。

“让文明实践更贴近百姓生活、社区治理更具特色和温度,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我们要在共治共享的路上不断创新探索。”北戴河西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许婷婷说。

平安路社区党委书记崔杰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时发现,社区商户有联合起来解决治理难题、让营商环境更好的共同期望。

于是,崔杰顺势而为,在今年3月份将沿街平安路所辖商铺联合起来,成立了商户联盟。

联系相关单位,清理石塘路断木障碍;修复保二路粥公粥婆店铺门口破损的花坛石台……商户联盟“活跃”起来,在自治能力、基层治理等方面已解决20余个问题。

如今,平安路不仅是繁华的商业街,更成为居民心中有温度的“幸福街区”。

“这里,如果再加上几针,织出个叶子,能更好看……”在西山街道安居社区满天星工作坊,几位姐妹在探讨编织技艺,屋内充满欢声笑语。

这个由社区牵头成立的手工艺坊,吸纳了家庭主妇、退休人员等群体,免费教授大家手工编织技能,不仅丰富了她们的精神生活,还能带来一些收入,帮助她们实现灵活就业。

为了让阿姨们不白忙活,社区积极对接景区、商超,为这些手工制品打开销路。目前,这些手工制品已成功入驻北戴河鸽子窝旅游区的特色礼品店,成为“打卡好物”,深受游客喜爱。

手工艺坊还定期开展“手艺传承课堂”,让妇女们学习工艺,成立以来共计开展公益活动39次,完成作品2231件,惠及965人。

3月的一天,西山街道剑秋路社区“小马扎”志愿服务队如往常一样在社区内巡逻。这时,90多岁的居民苗大爷着急忙慌地从单元门走出来,恰巧遇到巡逻的“小马扎”志愿者,他立刻说,“我家电线冒火星了,快看看怎么办。”

“小马扎”志愿者迅速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接到消息后,一边联系电力部门,一边组织其他志愿者赶赴现场。很快,电力部门工作人员将电源及时切断,并将苗大爷家中的老化电线全部更换,安全隐患成功消除。

自“小马扎”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他们多次协助解决管道漏水、路面积水等问题,帮助归还失物。这些“守护者”,用实际行动传递关爱,让剑秋路社区洋溢着温暖的力量。

从街头巷尾的志愿服务,到商户、居民的携手共建,西山街道多措并举,巧用“法宝”,促进基层治理共治共享。

编辑:殷鹏晖 审编:益审核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