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青年在行动:深入社会躬行实践,为大美无障碍发声

 时间:2022-08-19 10:18:57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赴浙江省杭州市“执道以御今,居善化通途”暑期实践团致力于学习并宣传无障碍理念和知识,践行无障碍环境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无障碍促进工作贡献微薄之力。

实践团的课题全称为“数字化社会治理角度下政府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路径探索”,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无障碍设施,手段是数字技术和社会治理,主体是政府职能部门。实践团由来自浙江、辽宁、湖北、河北4地的10名同学组成,指导教师为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系的张弘老师。

创新技术发展,数字赋能智慧城市

在数字化城市治理方面,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城市大脑模式”已经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舒心就医、停车治理、德清助残码等服务让人们看到了利用数字技术助推无障碍的广阔前景。

深入社会基层,聆听有温度的声音

7月2日实践团成员在杭州湖滨街区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向市民展开问卷调查。实践团成员分成三组,每组2人,于湖滨步行街的各个地点展开行动。成员耐心指导被调查市民,保证其认真填写完问卷并现场回收问卷。经过11个小时的调查,实践团共计发放129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29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问卷有效率96.9%。问卷显示,市民对无障碍设施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其中不乏并不知道“无障碍”这一概念的市民。多数市民关注无障碍设施的动机来自宣传影响,这也凸显出宣传在无障碍促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市民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无障碍设施维护的不及时以及使用率较低的现状。对于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数字技术的使用,市民多表示支持,其中在电子地图上标注无障碍设施位置以及搭建残障人士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平台这两点呼声较高。一天下来,成员们都汗流浃背,脚也走得磨破了皮,但是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大家真正感受到了深入社会、深入群众的成就感,也体会到了其重要意义。同时问卷调查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机会,实践团成员借此机会向市民普及了无障碍相关理念。许多市民反馈:“以前并不知道什么是无障碍,经过同学们的解说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成员林高泼说道:“在实际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不仅遇到了书本上出现过的典型困难,也碰到了一些特殊情况。社会调查远没有白纸黑字上写的那样简单,掌握基本理论只是第一步,调研之路道阻且长,我们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与坚持不懈的勇气。”

走进万千现场,用心感受城市脉搏

在实地调查方面, 7月4日,实践团成员前往杭州市中医院进行考察。医院原先的许多建筑设施并不满足无障碍的标准,经过一系列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造,医院能够提供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服务台、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以及远程手语翻译等多项服务。医院的工作人员现场为大家展示了经过改造后的“折叠”无障碍服务台——只需将普通服务台一侧的桌板翻起并加以固定,可供轮椅人士使用的服务台就搭建完成了。医院作为一个极特殊的场所,无障碍环境应当达到较高水平。成员们在医院调研的过程中询问了许多患者,其中不乏轮椅人士,他们反映正是因为医院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完善,他们才能够畅通无阻地穿梭于问诊之间。

当日,实践团成员还进行了盲道行走体验,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感受视障者在城市里的生活。由于盲道年久磨损、不连续,成员们在行走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安全隐患,高深同学在行走过程中就险些因为盲道的破损崎岖而摔倒。可见要想为视障人士打造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还须人们不断努力。

7月16日,实践团成员前往德清进行调研。调研立足于“浙里办”软件中的“德清助残码”,重点对“无障碍设施”“辅具共享”“无碍公交站”三项服务进行考察。此三项服务皆提供了电子无障碍地图,地图上标注了各个无障碍设施的地点以及具体内容。据考察,使用者的确能通过电子无障碍地图找到相关场所以及辅具共享点。成员管声华按照“德清助残码”的提示前往一家商场中的沃尔玛超市,在超市里果然找到了地图上标注的“辅具共享”服务点。据工作人员介绍,商场中曾有腿脚不便的老人前来借用过轮椅。德清县整体无障碍设施建设较为良好,街头随处可见无障碍标识,盲道建设水平也较高,但无障碍环境的系统性仍有待提高。

以勤学愈愚昧,潜心问道于百家识

在专家访谈方面,实践团成员于7月4日对杭州市残联的一位部长展开访谈,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残联在无障碍建设工作中的作用、残联的日常工作内容和信息无障碍相关,比如网络平台的无障碍浏览改造。通过访谈得出杭州前期无障碍环境建设得不到发展与完善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社会公众对于无障碍理念的认知不够全面、组织领导体制机制亟需完善、无障碍法治保障还需加强。关于无障碍电子一张图平台的构想,现存的阻力包括政企合作存在壁垒、平台推出后存在责任风险等。

7月7日,实践团与东北财经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大连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会会长、大连市残疾人联合会兼职副理事长吕洪良老师在腾讯会议(线上)展开访谈。实践团成员围绕吕洪良老师的无障碍促进工作经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现存的问题、数字技术对无障碍促进工作的帮助以及进行相关调研的经验方法等方面进行询问。吕洪良老师为实践团成员未来的调研与宣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方案。他提示实践团成员:“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不能等意识提高后再开展无障碍促进工作,应当通过机制体制的完善与技术手段的革新来保证无障碍环境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升人们的意识与观念。”

通过暑期实践,实践团成员对无障碍理念与调研方法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将坚持实践调研,用实际行动为无障碍促进工作贡献力量。

编辑:黄蔚卿 审编:GCH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