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区的大学生“维修队”:把志愿服务当事业来做

 时间:2017-03-27 22:03:51来源:新华网重庆教育频道

新华网重庆教育频道3月27日电 “e维修”,是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一个基层团支部,由37名在校大学生组成。在周末、假期的空余时间,“e维修”团支部的成员将走街串巷进社区,大到日常家用电器,小到常用的“充电宝”,为学校师生、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电器维修服务。

志愿者到山上给居民修风扇 新华网发(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转变建制“优中选优”

小小协会成为学院的“特殊团支部”

24年前,凭着一腔热血以及对维修工作的热爱,重庆理工大学电控专业的一名学生,创办了“无线电”爱好者协会。这便是“e维修”团支部的前身。

那么为何“e维修”会从一个社团转变为团支部?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钱玉婷介绍说,社团和团支部的建制不一样,本质上来说“e维修”还是以社团化方式来运营的社团组织,同时也是学院的“特殊团支部”。以团支部的方式,能让基层的学生活跃进来,增加同学间的凝聚力。

由于支部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志愿维修电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为此,“e维修”在最开始进行成员招募时,即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面试筛选,优中选优,以保证参与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过关。

刚入团的大二学生,会有指导老师、学长组织进行“岗前”培训,解析志愿服务中会常遇的电器故障。同时,学院不仅为支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也为成员提供评定“星级志愿者”、优先学院评优评奖、提供一定物质奖励,以及提供学院年度的志愿服务类奖项等倾斜政策。

学霸、科技达人助阵

37人涵盖学院全部专业

“支部里的学生,学年平均绩点在3.5以上,最高的有4.2。”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钱玉婷表示,这在工科学生中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基本个个都是“学霸型”的。

为提高支部志愿者的战斗能力,支部还以“市民学校”“回馈师生”等品牌活动为中心,定期开展“切磋”沙龙、“谈学论电”等学习交流活动,通过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

目前,“e维修”团支部由37名志愿者组成,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涵盖电气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六个专业,其中学生党员9名、学生干部12名、科技达人8名、学霸15名,四级通过率达81.08%,六级通过率达29.73%,获得国家级奖项20人次、省部级奖项43人次、校级奖项172人次的优异成绩。

在团队建设方面,学院更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1+3+4”管理模式:一个支部,三种考核,四个小组。即根据团员自身特点,将其分为四个小组:“科普百事通”、“电脑大咖组”、“最懂家电组”、“后勤保卫园”四个小组,从宣传、维修再到后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配备体系。并从综合成绩、任职情况、志愿服务时长三方面进行考核。由支部书记进行登记,每月进行一次公示。

义务维修融入新媒体

微信预约实现“e维修”业务范围新突破

一般“e维修”进社区维修,主要通过成员日常参与的爱心支教、社会实践、其余志愿服务等积累的资源寻找需求社区,学校也会提供协助。但是如何更多、更好的服务大众,让义务维修的范围广、日常管理秩序更流畅?

于是,“e维修”团支部在微信上推出义务维修“线上预约”平台,将义务维修与新媒体相结合。通过预约的方式,即可实现上门取件、免费维修、义务送回的新型维修方式开展志愿服务。

“虽然很多电器的原理相通,但是就像电吹风有防拆措施一样,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e维修”团支部书记、学院科协会长魏苏东介绍,不管是在杨家坪校区、花溪校区,还是校外社区,大家都尽量将维修时长控制在一周之内。比较简单的,例如充电宝的USB接口坏了等,也都控制在当天收取、当天送回。当天修不好的,会征求送修人员同意后,带回在学校实验室修理。

志愿者在维修点帮居民修电器 新华网发(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把志愿服务当“事业”

“e维修”成为全校首个获国家级荣誉团支部

近日,“e维修”团支部成为了重庆理工大学建校以来唯一一个荣获全国团中央荣誉称号的基层团支部。

荣誉证书 新华网发(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魏苏东说,正因为大家的辛勤付出、乐于奉献,钟情于志愿服务,才获此殊荣。“虽然现在修理的是小家电,但是物件多样,校内基本是充电宝、台灯等小物件,校外就有电风扇、热水壶等家里常用电器,修理过程也是对知识的实践。例如维修电水壶时,需要上网查好同型号的设计图纸,了解其构成,原理相通,但设计总归有区别。”

同时,该支部成员、电气工程专业2014级学生黄小刚表示,把志愿服务当做一种事业来做,更能在其中净化心灵、重塑人格。据了解,支部成立后,团员人均年服务时长达90个小时、个人最高年服务时长达160个小时、活动参与率达100%。

志愿者利用午休时间修电器 新华网发(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截止目前,该团支部已历经24载的风雨历程,拥有过800余名青年团员,累计服务143个社区,用锡丝、烙铁维修好10000余件电器,总服务时长达50000多小时,并与铜梁区、巴南区、南川区、大渡口区、兴胜路社区等10个地方共建了社会实践基地。(胡念 石薇)

编辑:孙叶盛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