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娓)5月25日,“大国·大时代·个体命运”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与会学者共聚一堂、碰撞思想、彰显智慧,深入探讨个体与国家、时代之间的关系以及身处今日之世界之中国,个体究竟该如何安顿自己等话题。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陈晋表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了质的飞跃,整个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我们身处的大时代。在这样的美好时代,个体尤需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民族文化自信,使之成为个体前行的动力。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何玉兴看来,生在中国是幸运的,生在这个时代也是幸运的。
面对这样的时代,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教授认为,我们要锻炼一种驾驭复杂局面的能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奎松认为,在这个时代,要不断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新时代,国民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也要加强个体的人格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石中英说,“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其中就应当指向培育青少年的健全人格。”他认为,加强青少年人格教育,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把人格教育渗透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同时,教师要树立良好榜样,以自身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在信息化与科技化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个体选择与取舍的智慧亦显得尤为重要。何玉兴认为,个体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及有限性,有所取舍,才能事半功倍,发挥所能。同时,个体要抓住高科技的各种优势及网络社会带来的便捷,充分利用网络社会资源充实自己。
在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主任冯鹏志教授看来,“今天存在的两个大局,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局”,在今天,中国要把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智慧呈现出来,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党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三联书店、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出版机构的1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编辑:xzp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