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杆红旗高高扬:南开学子开展献礼建军节系列活动

 时间:2018-08-01 20:53:01来源: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一杆鲜艳夺目的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交界的莽莽群山之中,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江南岸最大的红色区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其中,湖南省龙山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运筹帷幄,进行武装斗争的革命大本营。

8月1日,南开大学赴湖南龙山实践队前往龙山县茨岩塘镇,开展献礼建军节系列互动,包括访问龙家大屋,拜祭方汉英烈士墓,参观兵工厂旧址陈列馆。实践队此次活动旨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继承红色革命精神,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影响。石牌镇小学教师与全体实践队员一同参与本次活动。

一、红旗高扬,精神永驻——访问龙家大屋

实践队首先来到位于龙山县茨岩塘镇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之一的龙家大屋。龙山县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指挥红二、六军团作战,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开展武装斗争。

实践队员跟随讲解员张老师参观龙山大屋。她在讲解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后说道:“当时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边建立革命根据地,点燃了龙山各族人民心中的革命烈火,饱受欺压,极为贫困的劳动人民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为根据地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讲解员讲解龙家大屋

实践队员杨泽颖表示:“红军和根据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雄伟的革命历史篇章,尤其是红二、六军团指挥员和龙山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战,为推动解放事业发展建树了卓著功勋。我们将永远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龙家大屋

据悉,红军在龙山长达七个多月之久,加上后来红十八师留守突围共计275天。龙山是数以万计红军将士浴血战斗过的热土,是省府机关稳定办公时间最长的革命纪念地。红军在龙山这块土地上演绎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立下了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

二、牢记先烈遗志,弘扬红色信念——拜祭方汉英烈士墓

实践队员继续前往位于龙山县茨岩塘镇茨岩村东南骡子堡上的方汉英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

方汉英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5年6月,他接受党的派遣,来到龙山任县委书记。来到茨岩塘镇后,他脱掉中山装,身穿粗便衣,脚穿水草鞋,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方汉英经常到贫苦农民当中了解情况,指导他们打土豪、分田地。他与群众同甘共苦,群众给他送来鸡蛋面条等,他都转送给伤员;而群众有困难,他却千方百计设法解决。方汉英受到苏区人民爱戴,却也遭到敌人刻骨仇恨,年仅23岁就遭到反动分子杀害。

在方汉英烈士墓前,实践队员们绕墓碑一周,并默哀一分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追念和崇敬之情。实践队员张娅婷表示:“拜祭方汉英烈士,激起了我们对英雄的敬佩之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时刻牢记先烈遗志,坚定理想,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据悉,方汉英烈士墓于1979年3月被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湘西自治州委公布为湘西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方汉英烈士墓

三、锈迹斑斑,金光闪闪——参观兵工厂旧址陈列馆

实践队随后来到龙山县茨岩塘甘露坪大堡山下的姚家大屋,其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72平方米,是红二、六军团的兵工厂旧址。

实践队员走近甘露坪红军兵工厂,第一印象是它的容颜写满沧桑。在大门的土墙上还能看到“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的标语,土红的颜色让实践队员们瞬间沉浸在那段历史中。随后,讲解员张老师告诉我们甘露坪兵工厂主要为红军生产炸弹、瓦制手榴弹等武器。它还是一所军工学校,开设技工和缝纫训练班。兵工厂工人异常辛苦,没有电灯,甚至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但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用人当动力造枪弹。茨岩塘镇的杨叔还说“听老一辈的人说,我祖父当年给红军烧炉炭,祖母做衣服。当地群众觉悟高,对红军感情非常深,红军走的时候充满留恋之情。”可见,在甘露坪人的记忆里,红军兵工厂的故事是刻骨铭心的。

实践队员李婉燕感叹道:“兵工厂的兵器虽已锈迹斑斑,但它们金光闪闪!工人们那种纪律严格、苦干实干的工作精神更是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访谈老兵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来到龙山县茨岩塘镇人民政府驻地,与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梁同志就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与利用这一主题展开交流提问。

访谈梁部长

在交流中,梁部长向我们讲述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形成、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状况。在谈到如何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时,梁部长提到几点关于红色文化发展的政策方针和措施。他讲到:“我们会定期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开展党日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通过宣誓等多种形式发扬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合影

此次献礼八一建军节系列活动,令实践队员体会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学习了红色文化育人的实践经验,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为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吹响了先锋号。

编辑:孙玮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