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纪实:走进麻怀探寻当代“女愚公”邓迎香

 时间:2017-10-18 23:25:21来源:中国青年网

题记:200多米的隧道,我用几分钟的时间走完全程,而她却和乡亲们用13年的时间来开凿。她说脱贫攻坚,不能等靠要,要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一条脱贫致富之路。在第四个全国“脱贫日”来临之际,华南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一起学习“麻怀精神”,一起行动,打好攻坚战,共圆小康梦。

听闻贵州省罗甸县麻怀村有位“女愚公”与乡亲们用13年的时间开凿出一条200多米的隧道,把原来一个多小时的出山路程缩短到十几分钟。

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随同罗甸一中党员一同赴麻怀村党员活动中心进行参观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随同罗甸一中党员一同赴麻怀村党员活动中心进行参观学习。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第一次到麻怀村是9月份跟随县委开展精准扶贫时,参观学习麻怀村党员活动中心。10月13日,在罗甸一中党总支部组织的党日活动中,我们(华南师大研支团成员)有幸再次参观学习,感受“麻怀精神”。到了麻怀村口,看到开凿的山洞,难以想象当年他们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去完成的,隧道口有一个石碑,记录了当年开凿的过程,石碑上“麻怀隧道”四个红色的字不知浸入了他们多少血汗。怀着崇敬的心情,研支团成员走进隧道,脚下还不时有山泉流过。200多米的隧道,我们用几分钟的时间走完全程,而她却和乡亲们用13年的时间来开凿。在这期间他们面对的困难研支团成员无从知晓,但却被当年开凿隧道的人的那种精神感动到了。

图为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在麻怀村党员活动中心认真观摩学习麻怀脱贫致富的历程。

图为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在麻怀村党员活动中心认真观摩学习麻怀脱贫致富的历程。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来到麻怀村党员活动中心,远远地看到麻怀村邓迎香书记站在国旗杆下等着我们,作为十九大党员代表,本来下午要出发坐车去北京的,听说我们来学习,把自己的行程往后推

了一个小时,亲自为我们讲解那些年带领乡亲们开山凿路的艰辛历程。在隧道没有开凿之前,麻怀村村民出山要一个多小时才能爬过山,在这之前村民最怕的就是生病,有时可能还没出山就会在路上去世;孩子上学路程太远,以至于在隧道开凿之前村里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村民平时生活拮据,只有到春节才能吃上一顿肉......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作为党员的邓迎香和家人带头开山凿路,和麻怀村的村民发扬不等不靠不要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了一条致富之路。自从山路开通,只用十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山的外面;孩子读书也方便了,到目前为止村里出了十多名大学生,还有一名研究生,让孩子受教育的观念在村民的心中越来越坚定;同时,自从隧道开凿好以后,邓迎香又继续带领村民发展农业经济,带领乡亲一起致富。

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与麻怀村党支部邓迎香书记(中)合影留念。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成员与麻怀村党支部邓迎香书记(中)合影留念。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 供图

通过参观学习,颇有感触,只要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同样做为支教老师,我们要学习“女愚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传承大关精神,鼓足麻怀干劲。用我们自己的方式,通过教育扶贫,影响当地的老师,教好当地的学生。(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王更生)

编辑:孙叶盛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