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志愿者化身“行走的眼睛”

 时间:2025-06-16 10:40:49来源:彭城晚报

5月的汴绣之乡刚泛起鱼肚白,一场跨越200公里的“光明接力”已在淮海大地悄然启程。近日,59岁的徐州志愿者季凤菊化身“行走的眼睛”,牵着盲人刘珠青、孙静的手前往八朝古都开封,展开了一场用声音编织的“立体画卷”之旅。

一路上紧紧牵着两人的手

湖滨小区的路灯还在“打盹”,季凤菊的电动三轮车车声划破了寂静。车斗里垫着软乎乎的棉垫,这是她特意为视障朋友刘珠青准备的“专属座位”。在湖西雅苑小区接上刘珠青后,季凤菊一直紧紧攥着她的手腕。“左脚抬高些,这里还有三级台阶。”季凤菊不停叮嘱。

从地铁2号线杏山子站开始乘坐,转1号线来到徐州火车站,季凤菊与另一位盲人孙静会合,这时,晨露已沾湿了志愿者的鬓角。

几人登上了开往开封的火车,经过3小时到达开封。简单的早餐后,三人便开始了“我是你的眼”开封一日旅游。

“请摸摸这桥面的弧度,当年张择端笔下的虹桥就是这样飞跨汴河的。”在清明上河园,季凤菊将两位盲人的手轻轻按在青石栏上,河风带来的水汽混着艾草香,“现在经过的是民俗表演区,右边有捏面人的师傅,你听这竹板声,就是《清明上河图》里的说书人腔调。” 季凤菊的讲解像流动的工笔画,龙亭公园的琉璃瓦在她口中折射出七彩光斑。开封府的惊堂木声在耳际传来历史的回响,就连汴京码头的船笛声,也被她形容成 “穿越千年的归帆号角”。

一整天的行程里,季凤菊的双手始终没离开两位盲人。在龙亭公园的72级台阶前,她半蹲身子对刘珠青说:“我在您左边,右手搭我肩上,咱们一阶一阶数着走。”每到路口,她都会提前半步转身,用后背为她们挡住人流;用餐时,热汤面先吹凉了才递到两人手中;就连等公交车的间隙,她也会轻声描述路边的景色。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当返程火车驶入徐州站时,钟摆已指向晚上10点。

走出车站,月光下,三位旅人身影渐渐模糊,却在彼此心中留下清晰的印记。这场特殊的旅行,让 “残健同行”的故事有了最温暖的注脚 —— 当眼睛被命运蒙上纱帘,总有人用心灵的光芒,照亮那些渴望看见世界的瞳孔。

退休后经常助盲人外出旅游

季凤菊是一名纺织系统退休职工,今年59岁。她的手曾在织布机上穿梭数十载,如今又在助盲路上编织着新的“经纬”—— 自 2024 年加入光明助盲慈善义工服务队,帮助盲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跑腿购物、到交警队处理交通事故等,季凤菊的服务日志已写满几大本记事本。

盲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很多不便,志愿者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的困难。另外,季凤菊还经常把盲人带出家门,游览徐州附近的景点,卧牛山公园、龟山景区、云龙公园、微山湖等地都留下了她带盲人游览的足迹。

责编:秦春凤

编辑:卜元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