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手,本是人生大喜时刻,然而却有很多困难学子因经济状况发愁。为驱散他们脸上本不该有的愁云,还大学录取通知书本来的喜悦底色,连续多年来,民政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帮扶,助力困难学子圆梦大学,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明灯,发生了很多温暖的故事。
让困难学子绽放人生精彩
“老师,给您报喜,我考上本科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支持。”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孤儿小琳(化名)第一时间就给心理咨询师图南发了微信。
小琳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山东省潍坊市民政局不仅将其纳入孤儿保障范围,还通过“心心向荣”困境儿童心理守护行动公益服务项目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关爱服务。图南就是该项目为小琳安排的心理咨询师。
因为往年高考失利,再加上自小父母去世带来的自卑,小琳在复读期间压力过大,甚至出现了情绪崩溃的情况。为此,图南为她制订了详细的帮扶方案,鼓励她参与了6次原生家庭同质性小组活动,帮助她化解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缓解复读压力。
“在图南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终于敢面对以前不敢正视的问题,我将积极备考,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高考前夕,在最后一次小组活动上,小琳如是表达。
高考期间,为了让小琳心无旁骛地投入考试,潍坊市爱心义工公益服务中心不仅联系爱心宾馆为她提供免费食宿,还安排志愿者每天接送她去考场。
潍坊市民政局儿童科科长李慧介绍,近年来,潍坊市链接政府、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学校等资源,引入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等与困境儿童结对帮扶,为他们提供家庭关爱、心理疏导、个性陪伴等服务。在各方关爱下,全市今年共有35名像小琳一样的困难学子圆梦大学。大学期间,他们不仅可以继续享受每月1888元的基本生活补贴,还可以申请“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获得每学年1万元的资助。
得益于各方关爱,曾经是潍坊市安丘市官庄镇三官庙村的社会散居孤儿小伟(化名)已获得硕士学位,入职北京一所科研机构。小伟说:“是政府和社会的关爱,让我改变了命运,走向了广阔的人生舞台。”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帮助更多的困境儿童绽放人生精彩。”潍坊市民政局副局长孙成表示。
主动为困难学子解忧愁
日前,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镇困难学子彭佳慧(化名)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心里却有隐隐的担忧。
愁绪源自家庭困难,学费没有着落。彭佳慧自小父母离异,跟随患有肾病的父亲,依靠低保生活。2018年父亲去世后,她由生活并不宽裕的姑姑照顾。虽然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是学费和生活费对于彭佳慧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了解到彭佳慧的实际困难,武穴市民政局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主任王凯亲自上门为她讲解社会救助政策,排忧解难。
王凯介绍,根据《黄冈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按照救助对象类型和困难程度,可给予每人不超过当地当年每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武穴市2023年的城市低保标准为每月655元)12倍的临时救助金。因此,彭佳慧在大学期间,不仅每月能享受低保,而且每年能获得5000元的临时救助金。
大学学费和生活费有了基本保障,压在彭佳慧心头的大石头落了地。彭佳慧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技能,以实际行动回报政府和社会的关爱。
“下一步,我们将有效发挥‘铁脚板+大数据’作用,加强主动发现力度,帮助更多像彭佳慧一样的困难学子圆梦大学、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不让经济困难成为他们求学路上的‘拦路虎’。”王凯表示。
帮助困难学子走出大山
来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禾库镇的学生阳清(化名),今年高考取得582分的好成绩,被长安大学录取。
阳清上五年级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务工,他与两个弟弟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艰苦的生活催着阳清成长。每天一放学,他就帮着家里干农活、放牛羊、割猪草,学着做饭,照看年幼的弟弟。爷爷奶奶经常教育阳清“唯有努力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读书改变命运的种子在阳清心里扎根发芽,激励他不懈奋斗。
寒窗苦读十二载, 金榜题名一朝时。一纸录取通知书,让阳清拿到了走出大山、迈入人生崭新阶段的“入场券”,然而学费却让一家老小犯愁。
就在阳清一家愁眉不展时,湖南省慈善总会联合长沙农商银行慈善基金会发起的“逐光而行 点亮未来”慈善项目,给予他一次性5000元资助,让他能安心去大学读书,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湖南省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江晓军介绍,8月14日,湖南省慈善总会联合长沙农商银行慈善基金会发起“逐光而行 点亮未来”慈善项目,资助2023年被录取的本科全日制高等学校湘西州籍困难家庭子女圆梦大学。资助对象包括低保家庭子女、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对象、脱贫户和监测户子女以及因残、因病、因灾、因突发事故等致困家庭子女,对于符合救助条件的帮扶对象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资助。
除此项目外,8月7日起,湖南省慈善总会还联合中联重科、《潇湘晨报》、湖南经视发起了2023“爱心改变命运”慈善助学项目,对今年被全日制高等学校录取的困难学子(长沙市、湘西州学生已有慈善项目资助,故不予重复资助),给予受助对象一次性5000元资助。
“5000元助学金虽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但足以点亮一名困境学子的梦想,温暖他们的求学之路。”江晓军表示,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携手相助,托举起了困难学生的大学梦,为他们打开了通向未来的大门。
编辑:甘再松 审编:W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