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补齐养老照护人才短板

 时间:2023-05-29 14:12:38来源: 瞭望

◇作为支撑老年人幸福晚年的重要力量,养老服务人才肩负着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养老服务面临人才“引不来”“缺认同”“待遇少”“流失高”等问题,成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掣肘因素

◇可考虑建立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的联动机制,通过资金和项目统筹,调动、积聚相关人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照护服务的专业性和整合性

◇在社区居家照护场景广泛导入智慧养老产品是大势所趋,可以显著提高养老照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文 | 伍小兰 韩会敏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兴山未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为社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2023 年 2 月 16 日摄) 谢尚国摄 / 本刊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作为支撑老年人幸福晚年的重要力量,养老服务人才肩负着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与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多元化、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相比,当前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其中,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尤其是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仍存在数量短缺、专业能力不强、社会地位偏低、流失率较高等问题,制约着养老照护服务扩量提质。

加快培养两类紧缺人才

持续增强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吸引力,让养老服务从业者职业发展有奔头、待遇提升有盼头、心里常常有甜头,是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关键因素。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涉及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多方面。从人员保障需求来看,主要分为两类——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康复师、社工、护士提供阶段性、辅助性服务。

目前,养老护理员最为紧缺。养老护理工作属于近身生活服务范畴,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压力大,职业吸引力不强。大龄农村妇女是养老护理队伍的“主力军”,但这一群体缺乏职业化、专业化的技能培训。

同时,院校培养的护理、康复治疗、中医养生、养老服务管理等涉老或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或进入养老行业的比例还有待提高。他们往往以短期实习、体验式从业为主,后期或视情况晋升至护理管理岗位或者培训管理岗位。选择继续留在养老行业或能长期从事一线工作的并不多。

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就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通过推动专业设置、加强培养培训、强化激励引导等方式,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各地多措并举构建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从薪酬、住房保障、人员补贴、积分落户等方面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让更多年轻有活力的专业人员愿意来、留得下。

然而,养老服务仍面临人才“引不来”“缺认同”“待遇少”“流失高”等问题,成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掣肘因素。

面向未来,应着力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打造多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加快推进专业教育培养和职业培训,推动人才素质提升;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人才使用管理制度;强化人才激励保障,建立“拴心留人”的制度机制。

充分适应居家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这也意味着,养老服务人才必须充分适应居家和社区环境,丰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

——将家庭照料者支持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范畴。家庭照护是当前老年群体最主要也最可靠的照护形式,多数失能老人亦期望能在家接受家人照顾。应着力加大对家庭照料者的支持力度,比如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护理培训课程,提高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支持社区、机构为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务等。

——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与社区治理、社会参与相结合,有效挖潜社区照护人力潜力。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互助养老服务常态化发展,变“给我养老”为“我来养老”,鼓励“代际相扶”“老老相扶”。比如,全国多地实行的“时间银行”“养老大院”等城乡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可以有效扩大“兼职护理员”群体。

——立足基本公共服务,以社区为载体全面加强政策整合。一方面,可考虑建立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的联动机制,通过资金和项目统筹,调动、积聚相关人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照护服务的专业性和整合性。另一方面,可以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相关机构合作,增加照护功能,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护、临时照护等服务。

——着力提升市场活力,丰富老年人身边的健康养老“便利店”。比如,发展社区型的养老机构、全科诊所、康复站、护理站等,推动建立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链接辖区内养老、医疗、商业等各方面资源,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类养老服务资源的融合。

科技赋能提高服务效率

数字时代,在生产生活形态以及劳动力供给形势全面变化的背景下,在社区居家照护场景广泛导入智慧养老产品是大势所趋,可以显著提高养老照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从日常生活中的超大遥控器、放大镜、辅助筷,到帮助行动的辅助起身椅、电动轮椅、楼梯升降椅,再到智能传感器、健康监测仪、电动护理床、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这些能够协助老年人生活起居、健康管理、应急呼救的“助老神器”,降低了养老服务对人力的需求,减轻了护理强度和难度。

这要求以老年群体健康养老需求为研究方向,使用创新科技,发展便利舒适、安全安心的智慧养老服务整合技术,加快适老宜老的养老服务相关产品的科技研发和应用。

目前,全国多地正在结合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脑”建设,实施智慧养老工程,启动智慧养老社区建设,推动智慧养老科技产品进社区、进家庭,满足老年人品质化养老服务消费需求,建设有温度的智慧型老龄社会。

(作者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天颐养老院)

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1522644

编辑:肖培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