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的日子更加幸福安稳 ——访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卫华

 时间:2022-03-10 22:26:01来源:中国社会报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紧盯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提出一系列与民政相关的政策举措,引发了全国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热议。民政部门应该如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卫华。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就社会救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在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方面,陕西民政重点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将做什么?

卫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去年,我省各级民政部门共支出社会救助资金96.03亿元,建成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全省9.65万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纳入兜底保障,占三类重点人群总数的61.7%。全面下放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榆林市榆阳区统筹城乡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探索实践被确定为全国创新实践优秀案例,走在全国前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强化临时救助,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扩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功能,全面开展监测预警和常态化救助帮扶;进一步拓展完善统筹城乡、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研究制定加强服务类社会救助政策措施,引导专业社会力量对困难群众开展上门探访、心理慰藉、照料护理等服务;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的社会救助责任,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工服务站和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队伍作用,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

记者:养老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养得起”“养得好”方面,各地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请您谈谈陕西的情况以及下一步打算。

卫华:根据去年陕西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60岁以上人口将近76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9.2%,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十年来的增幅也高于全国0.91个百分点。为了满足养老需求,近几年,我们先后出台20多个涉老政策性文件,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互融互进,建成各类养老机构及服务设施16742个,各类养老床位30.5万张,全省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实现县级全覆盖。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累计培训6万余名养老护理员,在去年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陕西获得二等奖3名、三等奖1名,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好成绩。同时,西安市获批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市,咸阳市探索的“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新模式入围“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的还是普惠型养老服务。我们将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定政策、建机制,积极推进养老服务领域地方立法工作,推动建立全省经济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最低护理补贴制度,完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强体系、优供给,加快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启动“家庭床位”试点,打造“15分钟助老生活圈”,年底前日间照料中心城市社区覆盖率将达到90%。继续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规模,推动乡镇敬老院向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转型。三是聚人才、建队伍,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健全和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让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作用发挥好。四是重监管、提质量,落实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打造连锁化、品牌化陕西养老名片。积极发展“候鸟式”旅居养老等新业态,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会动员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请您介绍一下陕西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方面的亮点以及推进重点。

卫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作出具体部署。2021年,陕西省开展新一轮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全省16859个村、3179个城市社区村(居)委会换届工作全面完成,村(社区)“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9.3%、96.5%,全省3249个城镇社区和2116个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西安市莲湖区、榆林市榆阳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西安市碑林区、宝鸡市金台区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探索形成具有西部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千阳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旬阳县“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今年,我们首先做好全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规划编制实施工作。通过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完善党组织对涉及本辖区各项工作、各类资源统筹调度的配套制度。其次,运用“五社联动”机制,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加快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持续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推进国家和省级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实验工作,不断拓宽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逐步提升智慧治理能力。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工作,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目前,陕西登记社会组织已达3.1万个,在发挥社会力量更大作用,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方面,陕西省民政厅将会有哪些举措?

卫华: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新时代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出台《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去年底的西安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发起的“合力抗疫 陕西社会组织联合行动”,凝聚1390家社会组织的力量合力抗疫,彰显了陕西社会组织的责任担当。

为推动全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我们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坚持“两关口,三同步”,将党建工作和登记年检两个关口相结合,党组织设立与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同步审批,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年检同步评价,党组织变更与社会组织换届同步开展,保证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着力提升社会组织管理规范和服务能力水平,不断优化存量、把控增量、提升质量。持续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持续开展行业协会乱收费清理整治。三是搭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服务平台,持续发挥省级社会组织乡村振兴合力团示范作用,引导带动全省各级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培育孵化公益慈善类农村社会组织,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专访结束时,卫华对记者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项项民政工作的落实,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安稳,‘人民至上’里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甘再松 审编:chengfang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