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气候

  • 我国将每十年开展一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
    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25日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我国将每10年组织开展一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适时开展补充调查,掌握资源底数和管理状况,对古树名木建档立卡。20...[全文]
  • 我国新增3个世界地质遗产地 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3个世界地质遗产地——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位于内蒙古乌海市,也被称作植物庞贝城;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拥有最为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广西桂林喀斯特,以塔状及锥状岩溶地...[全文]
  • 长江天鹅洲上麋鹿新生记
    晨光洒在长江天鹅洲故道上,一群麋鹿在浅滩中嬉戏,一行白鹭从半空中掠过。草丛深处,几个穿着迷彩服的身影正用无人机对刚出生不久的瘦小幼鹿加强监测。《诗经》上说的‘呦呦鹿鸣&rsqu...[全文]
  • 人人都是“守井人” 同做护水“点滴事”
    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全文]
  • 内蒙古河套灌区着力开展农业节水工作—— 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时强调: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全文]
  • 中国能源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全文]
  • 十年来中国累计节约能源消费约14亿吨标准煤
    十年来,中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累计节约能源消费约14亿吨标准煤,以年均3 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29日...[全文]
  • 在生态保护中寻得发展机遇
    彩云之南,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在这里,高等植物、脊椎动物和大型真菌种类均占全国50%以上,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是最真实的写照。当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云...[全文]
  • 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在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孤儿象小强开心地吃着胡萝卜,活泼、强壮,再没有刚被发现时身体消瘦、精神不振的模样;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昆明植物园里,...[全文]
  • 水利部: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8月27日上午,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防汛会商,视频连线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松辽水利委员会,分析研判未来一周汛情发展态势,对防汛重点工作作出针对性安排部署。李国英...[全文]
  • 一条大河的复流与1000眼井的“消失”
    出北京、过保定,一路向南,便是正定。这里是燕南古郡,北依恒山,南临滹水,西抵太行,东接瀛海。历史上,南来北去的人们,渡过滹沱河,登上正定渡口,往往会在这里歇上一晚。滹沱河留下了...[全文]
  • “治”回漓江清水,桂林更美
    八月的桂林,烟雨朦胧,碧波荡漾。在桂林市象鼻山景区,悠悠漓江宛若一条玉带,不时有游客乘竹筏摇曳碧波之上。漓江水质清澈,象鼻山和漓江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卷。美国游客赖安说,良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