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第二季)顺利举行

 时间:2025-05-13 15:31:39来源: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
 

5月8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高新第一小学、金台区金河尚居小学联合开展了“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宝鸡(第二季)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也是“益讲堂” 系列主题宣讲项目2025年第四场进校园活动。

第一站: 金河尚居小学

介绍项目实施情况活动开始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田静田静向金河尚居小学捐赠了《文物中的秦人故事》、《秦风里的二十四节气》,《探秘兵马俑》图书40本。

秦陵博物院社教部一级双语讲解员、全国“十佳国宝讲述人”郑絮斐在五年级二班,该院社会教育部二级中英双语讲解员张缀娇在五年级三班,分别为该校师生作了《秦始皇和他的兵马俑》主题分享。通过对秦始皇以及秦代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介绍,让同学们对始皇帝的生平事迹和秦兵马俑有了深入了解,并重点分享秦兵马俑千人千面的脸型以及多姿多彩的颜色。

最后,两个班的学生动手体验“我为秦俑涂颜色”教育活动,此次秦陵博物院准备了不同类型的秦俑简笔画图纸,还在图纸上添加了社教部微信二维码(可以通过扫码,听取兵马俑的故事),让同学们用手中画笔,绘出心目中的彩色兵马俑,随后师生们一起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获得优秀奖的同学以图书奖励,所有彩图作品均留给孩子们作纪念。同时,在四年级二班教室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周秦历史宣讲队,在翟慧萍副院长带领下,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破译何尊里的中国秘密”主题课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宣传干事,陕西省首届文博优秀社会教育工作者“星火奖”史琳,通过沉浸式解密闯关的形式,使学生们在趣味探索中深入了解了“中国”二字的起源与演变,感受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活动以“何氏家族守护何尊,铭文被打乱引发灾难,招募英雄解谜”的奇幻故事引入,迅速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课程分为四个关卡:第一关“认识何尊”,学生们了解了何尊的出土经过、名称由来及用途,并在铭文中寻找“宅”“兹”二字;第二关“铭文秘密”,通过解读铭文及牧野之战事件排序,学生们找到了“中国”二字;第三关“解密最早中国”,探究了“中”“国”二字的演变及意义;最终,学生们成功解开谜题,还原了铭文“宅兹中国”。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何尊的历史价值,还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最后,在该校小操场里,大家集中观看博物馆课程成果微课堂:快板表演《馆校融创开新篇》,该校12名学生,通过快板这一形式,将宝鸡地区博物馆特色及活动过程予以再次呈现。该校博物馆课程自2023年实施以来,联动各方力量,先后组织学生与多家博物馆,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初步形成了“听—看—做—讲—演”的课程模式和体系,丰富了学生学习形式,扩大了教育外延,赋能师生成长。

第二站: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在高新第一小学报告厅,该校4年级2班、3班、4班19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分享。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一级讲解员,陕西省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获得者靳婉莹以"有趣的金文"为主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汉字文化盛宴。她从汉字起源到造字方法,延伸至何尊铭文里的"中国"二字,再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文字进行对比,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图文展示,带领同学们认识了金文的独特写法,并揭示了这些古老文字背后蕴含的先民智慧与生活印记。现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还为同学们分发了定制的金文字帖,让同学们用毛笔进行了描摹,加深对金文的认知。随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张缀娇为带来了“秦始皇和他的地下王国”主题分享,一幅幅精美的秦陵文物照片呈现出来,让同学们眼前一亮。最后,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郑絮斐将现场学生分为四组进行知识竞答,问题设置紧密结合秦汉历史文化知识和秦陵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以及非遗知识等,学生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最后,秦陵博物院向该校图书馆捐赠图书30余本。

当历史照进现实,那些凝固在陶俑上的色彩、镌刻在青铜上的文字,正通过少年们灵动的眼眸,续写着中华文明的时代篇章。本次“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也是“益讲堂”系列主题宣讲项目活动之一,该项目是由宝鸡上善公益联合会精心筹备倾力打造,在爱心单位大力支持下,已分别推出了红色主题教育、家庭教育、健康科普、历史文化和慈善文化、普法等系列主题宣讲,已累计开展16场。今后,联合会还将根据所需,持续链接外部资源,为该项目创新赋能。

(通讯员:尚善)

http://www.hxzyz.cn/xxzl/6982.html

编辑:张念茹 审编:益申合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