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乐清加快重污染行业整治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时间:2016-10-10 12:38:06来源:重庆晚报

近日,浙江省乐清市出台了《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按照计划,全面推进金属表面处理、线路板、铸造等三类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到2018年底前,达到绿色安全清洁化生产标准。这是该市扎实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倒逼产业升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采取的举措。

目前,乐清市重污染行业整治涉及企业共246家,其中金属表面处理企业126家、线路板企业13家、铸造企业107家。如铸造企业,早在2008年,乐清市就有160家,其中大荆镇132家。而据《大荆镇志》记载,该镇铸造业起始于明朝初期,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至今已有几十年,该镇铸造企业一度曾超过160家,年产值十几亿元,铸造业成为该镇主要支柱产业。

从2007年起,乐清市对大荆铸造业开展专项整治。当年9月,大荆片铸造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环保防尘设施设备,通过整治,改变了企业低小散和环境脏乱差的局面。2010年1月,在乐清市人代会期间,6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重视大荆片区铸造行业整治后续工作》的建议。他们认为,建设大荆铸造产业园区是必要的,要求政府解决工业用地调整工作,在2010年建设大荆铸造产业园区项目立项。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也将《关于大荆铸造产业整治和后续工作的议案》列入2011年听证议题。2011年4月13日,市环保局负责人在大荆铸造业深化整治座谈会上表示,会多方听取合理意见,考虑企业、群众共同的利益,完善实施方案,市政府相关部门将密切配合大荆镇政府,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使铸造企业尽快得以整合、提升、上档次地进入园区。

2012年,乐清市继续对大荆铸造业进行深化整治,投入大量资金,购入环保设施。通过企业组合兼并,取缔以煤为主的高耗能冲天炉企业,改型以低耗能电力为主要生产的中频炉铸造企业。2013年3月,重组后的企业使用中频炉,不仅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打破企业“低、小、散”的僵局,为做大、做强创造了条件。如今,大荆片区有铸造企业85家,年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70%。产品以机械水泵、汽车配件等铸件为主,许多产品远销到国内外。带动就业3500余人,其中三分之二为本地人。

8月30日,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全面推进金属表面处理、线路板、铸造等三类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到2018年底前基本解决三类重污染行业存在的工艺装备落后、环境污染重、能源消耗高、安全隐患多等突出问题,实现布局集聚化、生产清洁化、管理规范化、监管常态化,达到绿色安全清洁化生产标准;三类重污染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30%以上。

据了解,该行动计划实施,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大荆镇铸造行业会受冲击。若全面关停,预计有三分之二本地工人将失去工作,企业有4、5亿元外债无法收回,对当地金融环境产生影响。由于大荆铸造企业总投入资产达10个亿左右,规模之大,行业牵一发动全身,如没有安置政策,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

乐清市大荆镇部分铸造企业主表示,作为传统行业,保护环境义不容辞,环保政策必须坚决响应。由于行业具有极大提升空间,考虑到实际情况,结合地区民生和就业需求,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引导、合并融资重组、原地提升,做好配套和后期扶持工作,进行转型升级前期引导和政策扶持。对整改关停,应考虑企业损失和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予以合理补偿安置。以转型升级为新契机,给予保留或政策扶持,合并重组成股份制企业,以更好保障当地经济稳定发展,使铸造产业结构迈向生态化、规范化、标准化,提供更多岗位。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需求,避免一批极具爆发力、转型潜力的企业投资抽离本地区,动摇当地经济及企业投资热情。

大荆镇铸造企业建议,对铸造行业集聚合并成股份有限公司,集聚入园或就地提升设立小微工业园区,是当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可引导当地转型提升。合并转型升级方案实施后,通过合并重组融资,聚集孵化出一批规模铸企业。秉持生态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前瞻性精神理念,转变铸造产业现有结构,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既缓解企业全部关停的损失,又对本地内资加以引导利用。大荆镇铸造企业还表示,会严格按照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提升,共同推进整治提升工作顺利开展。

据悉,乐清市重污染行业整治正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正在有序开展。到目前为止,已关停淘汰36家,其中表面处理22家、线路板1家、铸造13家;有16家已开展现场整改,其余企业正在方案对接中;环保产业园区(二期)指挥部已成立,已落实相关人员,土地指标已经落实,相关工作正在开展中。

编辑:徐飞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