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呈趋好态势

 时间:2019-03-15 23:55:31来源:中国新闻网

“气象监测显示,受自然降水增加和人工增雨的共同影响,2018年三江源地区呈现出湖泊面积扩张、植被覆盖度增加和河流径流量增大等生态环境趋好态势。”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决策指挥中心主任张博越1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三江源地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重要淡水供给地。

青海省气候中心发布的《2018年青海省春季气候影响评价》表明,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春季气温总体偏高,其中黄河源头玛多县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2018年春季三江源地区大部分降水量较常年相比偏多二至九成。

“虽然2018年入春以来,三江源地区出现多次降雪过程,充沛的降水为三江源地区牧草返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由于三江源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使其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明显不均,区域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仍需在该地区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从而更加有效增加降水量,改善生态环境。”张博越分析说,为此,2018年4月至11月,他们实施了空地协同的生态修复型增雨作业,使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变。

据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监测,2004年以来,黄河源扎陵湖、鄂陵湖面积呈先增后减再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而2018年扎陵湖水体面积较上年、历年(2004—2017年,下同)平均分别增加了1.6%、1.2%;鄂陵湖水体面积较上年、历年平均分别增加了6.5%、2.8%。同时,从三江源地区牧草分布及生长情况分析,2018年三江源地区牧草高覆盖度草地较2017年增加了9.7%,丰沛的降水有效增加了高覆盖度草地的面积,促进了草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马占良说,2018年,黄河上游降水量异常偏多,年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的历史极值,其中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产流增加更为明显,来水量长期保持偏丰状态,且8—9月出现2012年以来最强汛情,导致黄河上游最大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时隔6年开闸泄洪多次。

张博越表示,通过人工增雨工程等措施的实施,2018年三江源地区多项生态环境呈趋好态势。

编辑:费青松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