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山清水秀空气新 生态建设让人居环境更和谐

 时间:2018-07-12 21:16:10来源:南宁日报

南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加快建设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载体。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大力拓展生态空间,构筑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不断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和档次,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绿色支撑和生态保障。

生态建设让人居环境更和谐

7月的马山县古零镇弄拉屯石山,新植的松树等苗木在碎石间茁壮生长。放眼望去,山头郁郁葱葱,仿佛将绿色的纱帐罩在山野上。

曾经,弄拉屯与其他石漠化山区一样,石山林立、土壤贫瘠,自然植被稀疏。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这里是造林绿化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随着南宁林业生态建设的强力推进,一座座荒山变绿了,一片片树林扩大了,人居环境更和谐优美——

截至今年6月28日,完成营造林面积22.4万亩、森林抚育面积59.48万亩、石漠化治理工程封山育林3.667万亩、义务植树1012.1万株。据初步统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以上。

在全市林场改革方面,将纳入改革的11家国有林场整合成10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森林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截至6月30日,全市凭证采伐林木蓄积量达306.82万立方米。防灾减灾能力有效提升,目前全市森林受害率控制在0.06‰,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

走进绿城南宁,青山环绕、林城相彰,城市与森林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生态强市的美丽画卷。

引来多种珍稀野生保护候鸟栖息繁殖

良庆区南晓镇那兰村有片树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白鹭、灰鹭等多种国家野生保护候鸟的栖息地,每年4月中旬后鹭鸟等前来栖息繁殖。

“为保护这些候鸟,我们订立护鸟爱鸟村规民约,设立专职护鸟人员,并自发组织种植松树、大叶相思树等500多亩……”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为扩大鹭鸟的“家园”,将连片的45亩水田围堰,蓄水成为白鹭湖,在湖中投放鱼苗供鹭鸟嬉戏、觅食。我市在此成立了南宁那兰鹭鸟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为鹭鸟群提供美好家园。

如今,多种国家珍稀野生保护候鸟逐渐迁移到那兰村,这只是我市大力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与湿地管理的一个缩影。

目前,我市逐步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骨架、以自然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林业自然保护网络体系:有6个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5.16万公顷;去年新建17个自然保护小区,新建自然保护小区面积为4261.14公顷;今年累计接收处理非正常来源陆生野生动物72单,共95只(条),未发现陆生野生动物重大疫源疫病和重大动物资源破坏案件;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已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正稳步推进,将于2020年迎接国家林业局验收。

山清水秀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走进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项目建设现场,建设者们抢工期,设计精巧、别具韵味的展园逐渐露出新容貌。

在杭州展园,施工人员正在搬运石块,入口的三座牌坊非常醒目;漫步展园,围绕着古今杭州、梁祝传说、国学文化三大主题展开的景观建设基本完毕,充分展示着不一样的杭州故事。

除了杭州园,北京园、石家庄园等城市展园建设也加快建设,展园雏形初现,展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本届园博会园区规划设计的六大主题展园,共80个展园。截至目前,76个展园进场建设,全部展园将在9月前陆续完工。”园博园项目现场负责人说,园博园的基础工程建设也在快速推进,9月将进入试运行阶段。

各部门通力合作、倒排工期,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展园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我市把园博园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引领城市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确保成功举办一届“生态、文化、共享”的园博盛会。

随着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海绵城市绿地建设工程、立体绿化建设工程、五象岭森林公园建设等重点工程的不断推进,南宁市持续营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建设高品位的现代宜居都市,使南宁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真正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编辑:费青松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