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同时发表数篇论文的合集,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南极洲的过去、现在和可能的未来。其中一项气候科学分析报告称,南极冰盖在1992年至2017年间损失了大约3万亿吨冰,相当于海平面平均上升约8毫米,而南极洲冰盖正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指标。
南极冰盖被认为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最好的记录载体,也是海平面上升的一大驱动因素,其中所蕴含的水足以使全球海平面升高58米。南极冰盖始于渐新世末,至少在距今500万年前就达到了目前规模。冰盖绝大部分分布在南极圈内,直径约4500千米,面积约1398万平方千米,约占南极大陆面积的98%。因此,了解目前的冰盖质量平衡——质量损益的净值——是估计未来冰盖质量潜在变化的关键。自1989年以来,人们已对南极洲的冰块损失进行了150多次计算。
冰盖质量平衡相互比对试验(IMBIE)团队此次分析了1992年到2017年期间确定的24项基于卫星观测的独立冰盖质量平衡估算结果,并将其与表面质量平衡建模相结合。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安德鲁·谢赫德及其同事研究得出,在此期间,海洋驱动的冰融化导致西南极洲的冰损率从每年530亿吨增加两倍达到1590亿吨。由于冰架崩塌,南极半岛的冰损率从每年约70亿吨增加到330亿吨。然而,东南极洲的质量平衡仍然高度不确定,接近于稳定。
研究团队指出,关于冰盖质量平衡的评估仍有改进的可能,例如重新评估20世纪90年代获得的卫星测量结果或许会有所帮助;与此同时,持续进行卫星观测仍然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是《自然》杂志此次发布的论文合集的一部分。这一系列论文将人类目前对南极洲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解汇集在一起,揭示了人类对南极洲的影响。
编辑:陈慧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