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时节,农事繁忙。在江口县民和镇四宝村千亩中药材基地,厚朴、黄精、缬草等中药材刚冒出嫩芽,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之景。
走进药材基地,随处可见工人正在喷药、锄草、护苗,一派繁忙。
“以前,我家的土地基本撂荒,种过苞谷但收益不高,现在来管理中药材基地,每天能挣70多块钱。多余土地还流转出去,每年有1000多元租金。”村民杨元珍乐呵道,自从村里发展起了中药材产业,曾经的黄土地变成了“金山”。她不仅在家门口就了业,每月还有稳定收入2000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据了解,四宝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地貌类型是典型的高原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大部分土地为梯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疏松,优良的气候环境和适宜的土壤条件,为各类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舒适的温床。
“现在,中药材基地里每天有百余人务工,高峰用工期有300余人,基地的建立彻底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先后带动贫困户108户450人增收致富。”四宝村党支部书记吴水清说,基地采取“公司 村集体经济群众”的模式,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公司与村集体、农户深度合作,以产业扶贫帮助群众摘掉了贫困帽。
目前,四宝村规划种植中药材面积3000亩,已完成种植2200亩,其基地釆用立体种植模式,长中短期中药材厚朴(10年生)、黄精(4年生)、缬草(1年生)相结合,以“高低搭配、长短结合”的模式,可有效解决成效慢、收益慢等问题。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在保护好绿水青山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效果。四宝村的案例,只是我市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农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好山好水好生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做强产业、做优产品、做美乡村,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快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市以标准化、规模
化、集群化为目标,狠抓生态茶、中药材、蔬果、食用菌四大绿色主导产业基地建设。
2017年,全市实现一产产值达372.0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25元,无公害农产品182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农产品14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今年以来,全市新植中药材12.99万亩,总面积达86万亩,预计产量21万吨、产值24亿元。
如今,像四宝村这样的中药材基地正陆续建起,让荒山变药园、村民变药农,发展绿色产业,走绿色经济发展新路,中药材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良方。
编辑:费青松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