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种珊瑚 重建海洋天堂

 时间:2018-06-05 21:08:39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海底种珊瑚

珊瑚礁,有人称它为“海底热带雨林”,有人说它是“海洋生命发动机”,是地球上最古老也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其覆盖面积虽不到海底的千分之二,却为近30%的海洋物种提供庇护所,渔业、油气资源、潜水旅游等经济活动也都与之息息相关。

近2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污染、过度采挖等多重原因,珊瑚礁正不断退化。如何减少人为干扰、恢复并保护以珊瑚礁生态为代表的近海生态系统,成为中国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亟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保护首先得摸清家底。为了应对珊瑚礁生存危机,我国一些省市开展珊瑚礁普查工作。以广东省为例,2007年,广东省引入由潜水员志愿者和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全球性最大的珊瑚礁监测计划——珊瑚礁普查。经过11年发展,广东省目前已建立了一支拥有20多名科学家、1000多名专业潜水志愿者和5000多名活动志愿者的普查队伍,在全省从东至西建立了36个普查站位。

普查工作积累了大量关于珊瑚礁的一手数据资料,既有助于政策决策与科学研究,也能唤起公众对珊瑚礁保育工作的关注和参与。据悉,科学家们还将从今年起在广东省珊瑚礁普查中增加珊瑚礁健康检视内容。通过“看颜色”判断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并根据检查情况对存在亚健康状况珊瑚礁的海域发出预警。

为了恢复珊瑚、恢复海洋生态,中国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海底种珊瑚,重建海洋天堂。种珊瑚,也被喻为海底“植树造林”,先培育出幼苗,在苗圃中长成小树,再移植到种的地方。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黄晖团队自2009年开始探索珊瑚的繁殖生物学和珊瑚礁修复技术,进行珊瑚礁恢复机制与修复技术研究。目前,他们已对20多种珊瑚开展了有性繁殖的人工培育,针对不同珊瑚礁类型恢复的技术方法,申请了专利20多项。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团队种植成功的珊瑚正在10万多平方米的南海波涛里发育壮大。

珊瑚礁生长缓慢,要想长出大面积的“海底森林”,恐怕还需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光,可以说,任重而道远。推进珊瑚礁保育工作,不能是一部分人的独角戏,而是要在政府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建立良好的社会融入机制,让各个主体群策群力、系统推进,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并使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深圳民间珊瑚保育组织“潜爱大鹏”以保育珊瑚为己任,以“种珊瑚种人心”为口号,从海洋走向陆地,大力宣传珊瑚与海洋保护的知识,已成为深圳珊瑚保育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该组织发起的“潜爱课堂”结合大鹏新区的海洋自然环境实际,引入专业的海洋专家,培养了一批潜爱讲师并规划设计了不同的海洋自然教育课程,覆盖人群广泛,从学生到社会公众、从渔民到具有专业技术的潜水员。2017年,“潜爱课堂”走进10所全日制小学52个班级,开设56节课堂,超3000人次学生接受了海洋科普教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6月05日 第 08 版)

编辑:陈慧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