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杭州5月23日电(方敏、周洁)“供销社来送种子了!”浙江省青田县小舟山村的山坳里,刚刚开过的油菜花仍香,好消息又在村里四散开来。春耕前夕,青田县供销社将“稻鱼共生”示范基地耕种用的种子陆续送到田间地头,今年的种子包括以润香、中浙优等为主的6个品种,比去年品种更多,品质更优。
“再过两三个月,这片田地会开满稻花。”正在田里忙碌的村民刘永如算起了农家账,“稻鱼米和田鱼都是宝,去年73亩地种出5.1万斤稻子、养出1100多斤田鱼,每斤稻子两块八,每斤田鱼60块。刨去成本,一年挣了近10万元。”
说起过去十几年农业的不景气,老刘心中仍有很多感慨。2004年,他放弃在外的生意,回到老家搞起了“稻鱼共生”种养殖,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让务农散户难成规模,而且人工成本很高,形不成市场优势,种的稻、养的鱼不但卖不出好的价钱,有时还卖不出去,大都只能自己吃,种田赚不到钱,生活越来越拮据。
为破解山区农业发展瓶颈,改变农民“单打独斗”现状,青田县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改革创新,成立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农产品的种植规划、分配落户及收储营销,逐步形成了农民分散种植、政府统一经营销售的新型山区农业发展模式。
去年以来,青田县以“稻鱼米”为试点产品,在舒桥、小舟山、方山等乡镇发展“稻鱼米”产业基地1500亩,推广应用稻鱼生态种养技术。政府的高价保底收购让一批像老刘一样的农民,种田收入大幅增加,进一步提升信心和积极性。
今年,青田县将在原有的1500亩“稻鱼共生”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增建1500亩示范基地,并应用更高质量的稻米品种,依托“丽水山耕”“青田青”等区域品牌将“稻鱼米”做大做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24日 06 版)
编辑:陈慧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