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垃圾污染防治:治理白色污染陷拉锯战

 时间:2018-01-29 12:58:40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治理白色污染陷拉锯战】

近期,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征集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建议。“限塑令”发布10年后,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再度引发舆论热议。一方面社会对“限塑令”的效果质疑不断,另一方面是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对塑料包装的刚需,我国治理“白色污染”无疑深陷拉锯战。

用猛药治顽疾

“白色污染”给环境治理造成极大困扰。面对这一久治不愈的顽疾,应下猛药采取强有力措施予以解决。比如,对塑料袋生产商征收重税,提高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成本,或尽快降低替代品的成本,用价格机制引导人们行为自觉。

河南省宝丰县公安交警大队 范军朝

加大回收力度

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持续发展,白色垃圾产量剧增。应尽快建立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的回收补贴机制,采取谁生产谁回收的原则,强制塑料生产企业加大塑料制品回收力度。同时,加快替代品如纸质包装袋、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研发进程,不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便捷生活物质需求。

重庆市二中院 向存丹

重在全民参与

治理白色污染任重而道远,这不仅仅需要政府管理智慧,更需要广大民众的配合参与。作为民众,我们要转变理念,摈弃事不关己的心态,减少塑料包装的使用,同时如果政府能够推出回收塑料袋可以卖钱的政策就更好了。唯有全民参与,方能打胜治理白色污染陷拉锯战。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检察院 张志勇

须推行替代品

治理“白色污染”之所以陷入拉锯战,更深次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替代品。因此想从根源解决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和监管、强化回收利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家应研制并推行无污染的替代品,降低替代品成本,限制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从源头上进行根治。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检察院 王蕴韬

引入环评机制

对外卖餐盒、购物袋等面广量大的产品,需要引入环评审查机制,加强管理。在产品层面,对不符合“极大可能长期循环使用并极易回收利用”条件的产品,一律不予许可生产,加强源头管控;在营销层面,禁止经营者将相关产品直接或变相作为促销手段提供给消费者,防止造成过多过滥,引发环境危害。

江苏省泗洪县纪委 孙以飞

编辑:陈慧媚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