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治理山区五市中小河流超 6000公里

 时间:2017-11-06 22:56:52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韶关乳源重阳水中小河流治理后,水清岸绿,成为孩子们游泳玩耍的好地方。邹锦华 摄

广东云浮郁南南江河治理后河畅、岸固、水清、景美。省水利厅治河办供图

“暴雨的时候再也不怕洪水淹上来,河里的鱼虾越来越多,现在河畔还引入了现代农业的大项目,村镇经济发展都有了盼头。”站在广东河源市铺前镇陂角村的桥上,罗老伯一脸兴奋。桥下,埔前河潺潺的河水在鹅卵石间欢快流淌,采用“格宾笼”加固后的河岸与河道生态融为一体。

像埔前河这样的蜕变,正在我省越来越多中小河流出现。

为了补齐水利短板,201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在全省山区五市(河源、梅州、清远、韶关和云浮)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工程自2014年底启动试点以来,至2017年10月底,山区五市累计完成治理河长6141公里,占治理总任务8264公里的74.31%。至7月底就提前半年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前三年完成70%”的既定目标。预计年底前累计治理河长可超过6400公里,超额完成“总任务80%”的目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正逐步实现。

清淤、拓河、固岸

流域防灾减灾能力大为提高

“以前是年年暴雨年年报灾,河堤垮一段修一段,2012年的一场洪水就导致这里的河堤多处缺口,淹没5000多亩农田,100多间房屋受浸。”回想起多年前铁场河流域遭遇的严重洪涝灾害,河源市水务局干部仍记忆犹新。

铁场河自2015年纳入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以来,当地通过采取堤防建设、河道疏浚清淤、护岸工程和生态治理等措施,有力提高了流域防洪减灾能力。

“近两年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洪涝灾害。原来淤积狭窄的河道,经过整治后,至少宽了2/5”。在铁场河流域的龙川县紫市镇镇长邓春源说。笔者在现场看到,治理后的铁场河水清岸绿,用格宾笼护岸的河岸已长出水草,与河道生态融为一体,河中有水鸭三五成群觅食,不时有水鸟飞过。

“全市治理后的中小河流普遍扩宽30%以上,河道行洪顺畅。”河源市水务局干部介绍,今年‘龙舟水’期间,紫金县苏区镇日雨量达244.5毫米,秋香江、船塘河、义容河等中小河流水位涨幅达1.42米到4米,但治理后洪水平稳过渡,无人员伤亡,灾情也大为减轻。

中小河流治理不但直接减少沿河农村的洪涝灾害,流经城市河流的防洪压力也显著减轻。“以前五华河口被无序种植的竹子侵占,一些河岸还出现了坍塌,治理后这里河畅岸固,河边还建了两座公园广场和绿道。”家住五华县县城的蔡大姐感叹,现在终于有地方跳广场舞了。据悉,五华河河口段治理工程投入1000多万元,清淤和治理河长达5.6公里,如今两岸堤岸稳固,堤面平整,潺潺的河水在宽阔的河道顺畅通过。

据省治河办介绍,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坚持清障清违先行、清淤护岸并重、因地制宜筑堤修陂,维护河流自然形态,重点解决河道行洪通畅,提高流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使受洪水威胁严重、洪涝灾害较频繁的重要河段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治理工作开展两年多来,山区五市因暴雨洪水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数量与多年平均相比,分别下降了80%和40%以上。

广东在山区五市治理中小河流的同时,也在探索试行以中小河流治理与长效管护、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为主的河长制。为此出台了山区五市中小河流试行“河长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山区五市中小河流逐条落实“河长”,确保每一条河流都有市、县、镇三级“河长”或“河段长”。其经验和做法,是广东“构建绿色生态水网”和“打造平安生态水系”两种模式分类推进河长制,全力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河长制升级版的重要基础和内容。

从臭水沟到水清景美

因地制宜治理,保护河道生态

中小河流治理,不但弥补了广东山区的防灾短板,而且坚持生态治理理念,有效保护和改善河流生态及当地生态环境。

省治河办介绍,在中小河流治理的工程设计上,注重保护河道的自然特性,划定“禁止侵占河道、不得裁弯取直、避免渠化河道”三条红线,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生态材料;在工程施工上,尽量保留河道沿岸不影响过洪的植被,保护河道生态系统。

“治理后的水就像桂林漓江一样清!现在镇里9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有26个。”77岁的老党员钟声辉向笔者感叹。钟声辉见证了五华县矮车河从漂着死猪死鸭的臭水沟,到如今河畅岸固,水清岸绿,贯穿公园绿道的乡村美景的蜕变。当地还将矮车河沿岸继续升级改造,将沿河六村通过绿道和休闲广场串联起来,打造十里水乡景色。

在佛冈县汤塘镇,笔者远眺四九河围镇村河道,碧波荡漾,绵延上千米的堤坝种上绿油油的青草,还建有人行道,沿河两岸树木林立,风景如画。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刘大叔大加赞赏:“现在的河道两岸风景好靓,我们没事就来走走。”当地除了对四九河清障、清淤,对河流危险段进行扩宽加固,还在村庄处配套人行绿道和亲水平台,让村民在茶余饭后到河边散散步、锻炼身体,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韶关乳源重阳水治理后,不但防洪能力全面提升,而且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在连绵群山的映衬下,淙淙流水沿着陂头欢畅而下,两岸绿树葱茏。以往不起眼的山间小河如今成为群众休闲、亲水的好去处。

而在中小河流治理及管护上,广东在山区五市中小河流先行先试河长制,并以全面实行“河长制”为契机,进一步落实管护人员和资金,建立群众监督体系,有效防止生活垃圾对河流环境的污染,使河道周围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在龙川县雅寄河紫市村河段,一块蓝色的水管员岗位职责牌子赫然矗立河边,群众发现破坏河道情况,可以随时致电举报。“水管员负责对河段巡视,并将占用河道、丢弃垃圾等行为及时报告河段长。”紫市镇镇长黄康说,作为河长,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今年,镇里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美丽我家园”为主题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从河道垃圾收运处理和清理禁养区养猪场着手,对污染源进行全面整治清理。

绿色产业因河而兴

“治河”蝶变促进新农村建设

中小河流治理除了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还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据省治河办介绍,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坚持综合治理理念,整合水利、交通及新农村建设各项资金,融合新农村连片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绿道建设、精准扶贫项目,涌现了一批适合群众休闲、享受自然、亲近河流的美丽生态示范工程,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使乡村旅游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的项目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选择在埔前河边落户,是看中了这里没有污染,山清水秀,在这发展现代农业,食品安全有保障。”春沐源公司总监赵勃霖说。该公司计划总投资200亿元,在埔前镇陂角村建设生态农业综合体的岭南生态小镇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其温室采用无土栽培、管道栽培等先进技术,种植过程不施加农药,并通过自主开发的智慧云平台,用大数据分析方法精确调节施肥、采光等,实现农业智慧化。

因为中小河流治理带来的村庄生态环境大改善,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也吸引了打造田园综合体的现代农业项目落地,种植大棚蔬菜、水果的连片农地已经颇具规模。“我们采用产业扶贫资金入股该项目的方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每户贫困户每年可以获得4000元分红,如果村里的劳动力参与该项目,年收入可以达到3万多元。”转水镇镇委书记李文伟说,矮车河治理后改善了农村环境,引来了生态项目带动了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更有抓手。

地处西江一级支流南江河畔的郁南县连滩镇兰寨,在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提升了防洪能力,改善水生态后,当地通过种植油菜花发展观光农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油菜花开时节,吸引了大批周边乃至珠三角的游客前来赏花扑蝶,“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诗意画面在这里成为了现实。郁南县水务部门负责人说,治理后南江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原河道两岸的竹树及树木,确保原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而在河源,七礤河、铺前河治理后,沿途兴起了乡村旅游热潮,周边新建了农家乐12间。和平县在规划热水镇河流治理时,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发展全域旅游、建设休闲温泉旅游相结合,目前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植被优美,满载游客的游船竹筏在河道畅行无阻,该县更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广东省旅游强县”等称号。

正如省水利厅厅长许永锞所说,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提高山区防洪能力、改善河流周边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环境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让山区群众切身感受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同时,也为全面推进全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对话

五年内投182亿将中小河流治理扩至全省

广东从2015年起至2019年底,规划投入159亿元,对山区五市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进行治理,按照“清障清违先行、清淤护岸并重”的原则,重点解决河道行洪通畅问题,提高流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使主要乡镇、重要村庄等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工程实施以来,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并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对下一阶段的全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工作又有哪些启示?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许永锞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市、县、镇逐级签订治理责任书

笔者:广东在推进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中,有哪些有效措施和经验?

许永锞: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关系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高位推进。在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小河流治理所取得的重大成效,并要求将中小河流治理扩大至全省,全面完成治理任务。省委和省人大将治理工作列入年度督办事项,专门听取和审议工作情况报告;省政府将“2017年度山区五市完成河长1700公里的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列入省十件民生实事,进行重点督办。

二是山区五市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山区五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要领导研究部署治理工作和开展现场督查,及时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各地将治理任务纳入各县、区党委、政府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考核范围,列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市、县、镇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并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协调建立建后管护机制。同时,各地按照省的要求,相继建立了联合办公、并联审查、集中审批,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协同管理等高效审批及工作机制,全面保障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省直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协同推进。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意见》,全面简化审批程序并下放审批权限,明确省级以上资金补助标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提高地方的积极性。省财政厅提前足额落实各年度的项目建设资金,积极落实原中央苏区县、少数民族自治县的配套资金扶持政策。省发展改革委将项目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省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加强对项目土地预审和环评审批的指导,督促规范办理有关手续。省水利厅强化组织保障,专门成立“治河办”跟紧抓实治理工作;实行“一线工作法”,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全面落实生态治水理念,开展专题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治河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等。

二期工程将治理河长7855公里

笔者:我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将如何推进?

许永锞: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是推动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以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也纳入了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河长制的重要指标体系。

2016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扩大中小河流整治范围,抓紧制定规划,尽快启动建设。省水利厅在总结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广东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实施方案》(涉及16个地市,治理河长约7855公里)上报省政府,其中第一批42宗任务清单已经省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省级补助政策正由省财政厅牵头研究制定。目前,16个地市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相继启动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如茂名市的信宜、高州,广州的增城,惠州的龙门等地对历年受灾严重的中小河流开展“清淤、清障、清违”工作,防灾减灾效果已初步呈现。

省水利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继续狠抓山区五市规划内剩余的2387公里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确保所有工作任务在2019年底前完成,实现“五年大见成效”的目标;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复制推广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经验,积极推进省中小河流治理(二期)项目的实施。目前,二期工程已经启动,计划2017年—2021年治理河长7855公里,总投资182亿元。

编辑:陈慧媚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