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难”成为急难愁盼问题。滁州市琅琊区委社会工作部积极作为,创新推行“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统筹辖区社区开设暑期托管班,以专业力量为核心、志愿力量为补充,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暑期乐园,切实为家庭排忧解难。
专业社工的介入,为暑期托管奠定了科学规范的底色。他们凭借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深度参与课程设计与活动策划,确保托管服务科学规范。龙池社区“童心筑梦・爱在龙池”托管班,专业社工主导开展非洲鼓教学与心理辅导活动。紫薇社区“皖美护童・紫薇花开”托管班,专业社工牵头构建“双轨培训+三方联动+四维服务”体系,协调慈善项目、志愿力量等资源,让课程涵盖非遗体验、红色教育及安全演练,实现孩子全面发展。
志愿服务的融入,则为托管生活增添了缤纷色彩。扬子社区“青禾向扬”暑假托管班中,大学生志愿者发挥所长,开设舞蹈、音乐等兴趣课程,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创业北路社区“童行滁州”托管班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课堂,通过手把手教学剪纸、陶艺,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滁阳社区“阳”帆少年暑假托管班组织开展游泳、舞蹈、手工制作、农场研学、走进消防队等多样化活动,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科学创新意识。凤凰社区“皖美护童・多彩假日”托管班则借助多样活动架起传承传统文化的桥梁,从绘画、音乐、书法到黄梅戏体验,让孩子们全方位感受艺术的魅力。
“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模式,正在让暑期托管从“托得住”向“托得好”“托得暖”转变。家长们纷纷表示,托管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工作。
编辑:涂传博 审编:益审核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