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阅未来品牌共创 崇州市大划街道社工站品牌创建

 时间:2024-09-19 11:13:58来源:四川经济网

《四川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中推进成长空间友好、推进发展环境友好,优化儿童成长社会环境,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崇州市大划街道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保障儿童基本权利、做好特殊儿童关爱探访的同时希望推动儿童成长空间,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为此,大划社工站开展了儿童需求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划街道儿童陪伴和看管问题较其他乡镇和街道更为突出。根据前期走访数据及各村社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大划街道有70%及以上的孩子面临周末无人看管、隔代看管、手机、电视伴假期等情况,这使得孩子们的周末生活单调、对学习、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

社会工作者根据街道服务对象假期看管问题较其他街道、乡镇更为突出的情况(70%及以上儿童)周末、假期无人看管、假期生活单调等问题开展需求调研,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发现:

1、从微观层面来说,服务对象家庭教育不足、缺少陪伴、缺少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2、从中观层面来说,服务对象长期独自或无效陪伴(隔辈陪伴)导致服务对象缺少朋辈支持。

3、从宏观层面来说,服务对象希望在丰富假期生活的同时提升自我,希望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明确人生方向参与街道发展。

以丰富服务对象假期生活、帮助服务对象明确学习方向和人生方向为核心,联动各方资源共同参与到读书活动当中,以多元主体、多元服务的方式共创街道儿童服务品牌。

生态系统理论是一种用于理解和解释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的理论框架。它的核心观点是个体(无论是生物个体还是社会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依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个体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社会工作者以孵化培育妈妈陪伴团,链接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开展提供情感支持、建立朋辈群体、成为家乡代言人三个阶段的服务活动来影响儿童,儿童的改变最后又反作用于街道文化品牌的共创。

 

在这个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充当着服务提供者、使能者、资源链接者以及协调者角色,一方面让街道、社区、妈妈陪伴团、学校等资源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共享读书会”“共创国学颂”“共筑成长营”“奇想阅读活动”“共划未来·童你来说”家乡代言人等多种形式的儿童活动来帮助服务对象丰富周末生活、明确人生方向、提升自我。让服务对象提升自我的同时反向作用于家乡的推广宣传。

社会工作者积极运用生态系统理论,第一阶段(2022年—2023年项目执行期间),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先是从微观层面整合街道各方资源,包括各村社、大划小学、文化站、链接专业老师并且招募了妈妈陪伴团,给予服务对象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将一群有阅读需求的服务对象组织在一起以“流动图书角”的形式开展“书香筑梦共享读书会”培养服务对象的阅读兴趣。由于服务对象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年龄段,因此活动初期服务对象都比较拘谨,就出现了不敢读、不愿读等多种现象。基于此,老师就带着服务对象一起阅读,但是仍然有部分服务对象羞于开口,这时我们的妈妈陪伴团就化身“亲子团”,陪着服务对象一起阅读,对于年龄较小的服务对象,妈妈陪伴团会和服务对象一起拼读,对于不认识的字妈妈陪伴团也会通过有趣的形式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和理解。在亲子式的陪伴下,不仅增强了服务对象和妈妈陪伴团的感情,弥补了部分服务对象平时因为父母忙于工作而缺少的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同时在妈妈陪伴团的陪伴下,服务对象感受到了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从敢于朗读到大声朗读再到敢于上台分享。服务对象的改变离不开妈妈陪伴团的耐心陪伴,而妈妈陪伴团也通过陪伴服务对象学习了如何有效促进亲子关系。“书香筑梦共享读书会”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服务对象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还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了来自妈妈陪伴团、社工和老师的支持。

第二阶段,社会工作者从中观层面出发,积极构建服务对象之间的朋辈支持网络,以“给每个生命发光的舞台”为宗旨,联合大划小学组织共享读书会的孩子们在大划小学举办共创国学颂活动,活动排练期间服务对象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只为以更好的状态站在全校师生面前。活动的开展不仅增进了服务对象之间的友谊,增强了服务对象的互助精神,还大大提高了服务对象的科学与艺术文化素养。在“共享读书会”和“共创国学颂”的基础上社工站组织街道困难儿童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共筑成长营活动,活动通过“回顾过去”“活在当下”和“面向未来”来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我,持续增强服务对象之间互动的同时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更加清晰,也对自己的目标有更加明确的计划。

第三阶段,社会工作者从宏观层面出发,以社会环境来激励并引导街道儿童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增强服务对象对家乡的情感以及对家乡的了解,让他们用清澈纯净的眼睛去发现家乡的美景、美食、特产、习俗、文化等。为此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在大划街道范围内掀起了“共划未来·童你来说”家乡代言人活动,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服务对象同家乡之间的链接点和感情。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去年读书会的基础上,以搭建儿童与儿童之间、阅读与儿童之间以及阅读与街道文化之间的桥梁为目的,整合学校周末闲置教育空间,链接街道优质人才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招募了25名儿童成立了街道童创小分队,小分队的成立让孩子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同时宣传和壮大了我们童创队伍。在去年读书会的成效之上社会工作者组织街道儿童以奇想阅读为主题,以“Tong”创馆阅读平台为载体,以小朋友参与讨论阅读的形式,组织街道25名儿童,通过宽泛的阅读讨论、游园会、实地游家乡等多元化形式先后开展了“家乡主题曲”“家乡LOGO”“家乡吉祥物”“家乡代言人”为主题的奇想阅读活动16期。期间孩子们在社工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家乡人、文、地产、景等的讨论中。在孩子们的讨论下,创作出了吉祥物、logo手稿以及优秀文段。社工将优秀作品交由广告公司进行后期制作。最终属于大划街道的吉祥物、家乡logo以及主题曲一一推出,作品的推出为宣传、推广大划人文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街道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片2.png

图片3.png

吉祥物和宣传视频在街道邻里中心进行展示

通过6期共享读书会的开展,服务对象在妈妈陪伴团、老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共同作用下丰富了假期生活、培养了阅读兴趣。

在共创国学颂和共筑成长营活动中,社会工作者积极联动大划小学,其中共创国学颂活动中服务对象相互鼓励和支持形成了良好的朋辈支持网络。共筑成长营活动通过“回顾过去”“活在当下”和“面向未来”来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我,持续增强服务对象之间互动的同时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更加清晰,也对自己的目标有更加明确的计划。

在“共划未来·童你来说”家乡代言人活动中16名服务对象从人文地产景等角度来为自己的家乡代言。在“Tong”创馆系列活动中我们开展了16期家乡主题阅读活动,完成了“家乡主题曲”“家乡LOGO”“家乡吉祥物”以及家乡主题曲的创作。

社会工作者通过前期走访收集了街道儿童需求,并根据儿童需求出发,积极发挥社工站统筹联动、资源整合的平台功能。以活动组织者、资源链接者的角色,邀请专业老师、妈妈陪伴团、整合街道资源,组织有阅读需求的儿童在街道开展“书香筑梦共享读书会”、奇想阅读、家乡代言人等活动,建立了“tong”创阅读平台,共创儿童品牌。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妈妈陪伴团的加入,让缺少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孩子感受到了来自妈妈陪伴团、社工以及老师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以活动支持者和观察者的角色陪伴孩子们参与奇想阅读活动,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儿童与阅读之间的成长关系、搭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朋辈支持关系;以陪伴者的角色,陪伴孩子们开展“家乡主题曲”“家乡LOGO”“家乡吉祥物”“家乡代言人”主题阅读活动,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们创作吉祥物、家乡logo以及家乡主题曲作出了重要贡献。

服务对象层面:通过“Tong”创阅读这个平台,服务对象需求得到回应:一是服务对象群体的壮大,儿童服务群体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增长到一百多人;二是服务对象情感的变化,从以前的缺少陪伴到有了社工、志愿者、老师以及朋辈的陪伴和支持,假期生活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三是服务对象自信的建立,从最开始无法静心阅读、不愿分享到后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自信大胆分享。通过参与活动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并且将所学作用于家乡的推广宣传。

社会工作者层面:在社会工作者的改变从单枪匹马——(兵多将广)资源加入——齐心共创:从最初的单枪匹马到联动学校、老师、志愿者、社区等的加入,社会工作者资源链接能力得到大大提升,读书活动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宣传、推广大划,打造街道特色儿童品牌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者依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以服务对象这个个体和环境(社会环境)之间动态、双向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同时对社会环境(街道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工作者紧紧围绕民生主责,深入了解服务对象需求,结合街道实际,将街道村社、小学、文化站以及专业老师、妈妈陪伴团等资源进行整合,将资源最优化以此确保活动有场地、有资源。社会工作者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方式让孩子们微观层面得到妈妈陪伴团、老师社工的情感和心理支持、中观层面孩子们朋辈之间相互支持、相互进步,宏观层面孩子们通过前期的学习、创作积累,又加入家乡的宣传、推广当中,为家乡发展锦上添花。

在开展儿童读书系列活动时我们应该确保读书活动的场所安全、安静且充满书香氛围,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挑选书籍时应选择适合儿童年龄段的书籍,内容应该健康、有益,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编辑:涂传博 审编:马充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