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这样“为老”服务

 时间:2023-03-06 10:44:26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理个发、剪个指甲、打扫一下卫生,搞一次健康诊疗、教一教怎么使用手机……一次次看似微小的志愿服务,却温暖着广大老年人的心。“温席扇枕”、智慧助老、精神陪伴、法律卫老……一个个形式各异的志愿服务,让老年人多层次需求得到满足。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保障人民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去年,山东围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以下简称“五为”),组织引导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尤其是以“为老”服务为突破口,出台《山东省“为老”志愿服务项目指南(试行)》,以高龄、失能、失独、独居、空巢等老年人为重点服务对象,推出11类48个志愿服务项目。

“这些服务项目细化到助餐、助医、助浴、助防诈以及常态化陪伴等方面,基本涵盖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深入开展“为老”志愿服务,不仅破解了各地养老服务难题,更鼓励引导广大群众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受教育、得教化、纯民风。

“这个爱心义剪很贴心,既让俺们少跑路,又让俺们得实惠。”每月15日吃完早饭,住在威海荣成市大疃镇安泰老年公寓的周积芳老人都会和老姐妹们在一楼大厅等候爱心义剪志愿者。聚焦老年群体,威海市策划推出了“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项目,重点关注独居、高龄、常年卧床及敬老院集中供养的老年人,上门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一排凳子,几把剪刀,“爱心义剪”让老人们感到不一样的关心。

孤寡老人、留守老人遇到急难事,需要人帮忙怎么办?为解决这一问题,菏泽市策划推出“1键呼叫·温暖守护”志愿服务,通过结对帮扶志愿者,把老人手机上的数字键“1”,统一设置成帮扶志愿者的手机号,确保志愿者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求助信号,及时为结对老人提供帮助。

哪里有需要,志愿服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精准对接不同老年群体,山东细化实化项目内容,策划开展金晖助老、幸福食堂、您的银发·我的牵挂、贴心家政、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就餐服务、卫生保健、点单配送等志愿服务,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李大娘,衣服洗好啦,您收好。”一大早,济宁任城区仙营街道仙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幸福洗衣房”工作人员,把洗涤整理好的衣服送到了独居老人李秀英家中。在济宁,“幸福洗衣房”志愿服务项目解决了失能、独居、空巢等老年人的洗衣洗被难题。这些“幸福洗衣房”就设置在社区内,方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志愿服务。

做好“为老”志愿服务,离不开阵地平台建设。除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各地还以老旧小区、老人聚居区、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为重点,设立起群众身边的“为老”志愿服务站点,构建起“15分钟志愿服务圈”,让志愿服务无处不在。

“李大爷,你定的午饭到了,两菜一汤,主食是米饭……”这几天,家住潍坊寒亭区开元街道金三角社区李信老人会准时收到志愿者送来的“温暖午饭”。李大爷老伴长期腿部不适需卧床休养,而他自己近期腿疼无法做饭。得知情况后,社区第一时间对接社区大食堂,并依托“矛调斋”和“守护桑榆”志愿服务队,给李大爷进行送餐。

依托社区大食堂,金三角社区还采取“社区食堂+主题活动”的模式,调动社区内更多志愿服务力量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金三角社区“益心·衣艺”裁缝铺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修裤脚服务;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专家团队定期为辖区老年人集中宣讲保健知识;“那些年青年会馆”每月为老年人提供一次集中义剪……

为推动“为老”志愿服务走深走实,山东从坚持安全第一、精准对接需求、尊重老人意愿、引进专业力量、增强权责意识、推进常态长效等6个方面,对组织实施“为老”志愿服务项目作出具体要求,明确规范化、专业化组织实施好“十助、常陪、四解”“为老”志愿服务项目。

“迟老师帮着老人收拾家里,我给老人做心理疏导,我们一直配合得很好。”日前,在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白云村,志愿者迟玉花和镇社工站社工王茂惠一起来到村民刘喜居大爷家,帮老人干活、陪老人拉呱。

如今,像迟玉花和王茂惠这种“志愿者+社工”搭配,越来越多出现在“为老”志愿服务项目中。她们分工合作,为不同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拓宽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老”志愿服务的新路径。

在广大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下,全省涌现出一批叫得响的“为老”志愿服务项目:日照市东港区“摆渡爱心食堂”、潍坊市“牵手夕阳、乐享健康”、沂南县“流动剃头匠”、烟台市芝罘区“花甲学堂”、阳信县“阅读为老”、曲阜市“相约黎明”、泰安市“泰安小美·智慧助老”防诈骗……

这些志愿服务项目照亮了山东“为老”志愿服务的品牌,也让爱老、敬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厚道山东人”形象更加闪亮。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358RHM0530QJC8.html

编辑:涂传博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