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召开2022年全市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建设动员部署会。预计到2022年底,全市16个区级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350个以上的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将同步运行,服务全市7000余个社区(村),实现社会心理服务街乡覆盖率100%,初步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北京模式”。
数据看板 目前,全市已建成
市级示范基地1个
区级指导中心8个
社会心理服务站点247个
街乡覆盖率达到60%
可满足4300多个社区(村)居民的基本社会心理服务需求
今年,本市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建设继续由市对区社会建设转移专项资金按每个新建站点20万元予以支持。对于转移专项资金支持之外还应建设的站点,各区积极筹措资金予以保障。
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乡镇站点,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区级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代运维、城区街道站点帮扶运维、相邻乡镇结对运维等方式,实现偏远乡镇站点正常开展服务。切实发挥站点的阵地作用,采取“请进来”“走下去”的方式服务好偏远地带老百姓,重点做好线下心理知识普及、团体活动等。注重为本地社工队伍赋能,培养专职社会心理指导师,逐步实现站点本地化日常管理运维。
同时,全面落实《北京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收官工作,进一步提升首都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在社会化方面
进一步健全完善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工作总体统筹。发挥“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加强对北京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组织协同与落地实施。
在法治化方面
积极推进《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条例》起草和立项工作,探索逐步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制定《社会心理服务行业人才标准》《社会心理服务行业岗位标准》,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化发展。
在智能化方面
聚焦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实时数据库建立、社会心理知识科普、社会心态数据集成、社会心理需求线上解答疏导等需求,加强可行性调研与组织实施。
在专业化方面
进一步加强专业理论研究,推进基层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加大专业服务供给,服务好基层群众,服务好政府决策。围绕深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社会心理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加强社会心态分析与引导研究。培养5000名社会心理指导人才,实施社会心理服务名站长培养示范工程,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基层基础。
编辑:涂传博 审编:闫玉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