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指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做出的服务工作,它在社会动员、社会整合、社会教化、促社会和谐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于志愿服务零基础的新型农村社区及其居民而言,发展社区志愿者成了社工站的难题。
一、新型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困境
伴随国家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吴家堡街道16个村被列为规划范围,回迁后形成三个安置区,吴家堡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吴家堡街道社工站)所在的第一安置区包括6个行政村。上楼后,6个村的居民分散至不同楼宇居住,原有生活空间和人际关系改变,让居民原本就薄弱的志愿服务意识无处凝聚。
二、城郊社区发展志愿服务经验分享
(一)确定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志愿队伍
文化需求是社区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居民生活条件好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会随之增强。另外,城郊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城郊社区居民大多以棋牌、合唱、广场舞等项目为主要活动,极少数的居民拥有特长专业性。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需要站在社区居民和社区志愿者的需求角度上考虑问题,用他们愿意接受、乐意学习的方式,来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培养志愿意识。
社工可以通过社区走访调查和观察询问了解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或者通过常规服务发掘服务对象的兴趣爱好,以共同兴趣为引力,引导居民参加社工站小组活动,从基础服务中挖掘培育能人骨干,将小组逐渐转化为规范的社区社会组织方向迈进,投入到社区的公益慈善服务中来。
社工也可以组织拥有某种特长爱好的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教学课程当中,让居民在社区活动中学到自己喜欢的舞蹈、歌曲、戏曲、太极拳等兴趣爱好,同时也可以充分展现志愿者才艺,体现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中的价值,增加社区志愿者的社区归属感。
(二)社工要了解到社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问题的志愿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加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在识别到新型农村回迁社区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差,邻里互助思想意识低的情况下,社工可以根据此类问题开展一些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文明环保、邻里互助、社区安全类志愿活动,有效改善社区环境,增加社区志愿的社会责任感、社区归属感、荣誉感,志愿服务获得更多认同感,志愿精神才能更好扎根农村。
编辑:涂传博 审编:闫玉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