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政“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7万人

 时间:2021-09-21 04:47:18来源:江西省民政厅、社工中国网

近日,江西省民政厅、省发改委联合印发《江西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了“1326”愿景目标,即1项愿景、3方面目标、26项主要发展指标。《规划》明确,到2025年底,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7万人,乡镇(街道)社工站实现全覆盖。

“十三五”时期,民政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6.35万人,登记注册志愿者600余万人,登记注册志愿服务组织515家,志愿服务队伍4.56万余支。慈善信托等新制度为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发展开辟新途径,筹集资金实现新突破,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效果显著,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

在“十四五”时期江西全省民政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中提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联动机制和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进一步畅通和规范。

在第三章、第四节“完善现代社会工作制度”部分对发展社会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

构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推进机制。建立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市、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服务功能、有工作流程、有规章制度”的标准,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到2025年底,全省乡镇(街道)社工站实现全覆盖。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在困难群众帮扶、老年人服务、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社会工作机构与志愿服务组织培育等方面发挥作用,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提供的重要力量。

壮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支持民政服务机构与基层民政经办机构、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配备和使用。鼓励一线社会工作者通过培训和考试提高专业能力,获得相应职业资格。建立分级培养机制和分类培训体系,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和水平。逐步实现“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常态化,形成社会工作人才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人才开展服务的良性互动机制。

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

贯彻落实国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标准和规范,适时制定江西标准,优先发展以老年人、农村留守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流动人口、家庭暴力受害人等为重点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调推进精神慰藉、教育辅导、婚姻家庭、矫治帮教、戒毒医疗等领域社会工作,培养专业人才,实现品牌化建设。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发挥好社区志愿者、公益慈善资源协同作用,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在儿童福利保障方面。

加快推进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康复、医疗、教育和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儿童福利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儿童福利服务。

在完善社会救助方面。

加强社会工作服务,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

在婚姻家庭方面。

鼓励有条件的婚姻登记机关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开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推动婚前辅导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在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覆盖率达到100%。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

积极动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和服务,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和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规划》还对提出了具体要求,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等,推动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给予职业津贴。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力争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达到18人。

编辑:甘再松 审编:闫玉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