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在五项47条经验中,特别提及了“‘红马甲’扮靓志愿者之城”。
介绍了深圳“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社会服务新形式,具体为:发挥社工专业技能优势和志愿者人力资源优势,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台,组建社区志愿者组织,进行志愿者的招募、管理,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在心理卫生、禁毒、民政等领域共同开展综合性服务,引导志愿者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这是对深圳“双工联动”工作经验的高度肯定,同时也体现了“双工联动”在开展社会服务、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深圳是慈善之都、志愿者之城。目前拥有志愿者208万人,志愿服务队伍1.4万个,“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已经成为深圳人耳熟能详的口号
同时,深圳也是民政部授予的“创建全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
2007年
200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社会工作“1+7”文件,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明确规定“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双工联动”模式。
2020年
2020年,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关于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的若干措施》,再次明确“建立完善‘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协同服务机制”的要求。
深圳“双工联动”创新经验和主要做法如下
01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引领是“双工联动”模式创新引领的基石
深圳从2007年开始试点社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经过14年来的发展,目前深圳社工行业从业人员已达9611人,服务覆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精神卫生、教育辅导、禁毒戒毒、残障康复、卫生健康等16个专业领域。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社工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为各领域社工开展“双工联动”奠定了基础。社工是我国第六支主体人才队伍,“双工联动”中党员社工与党员义工始终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引领是“双工联动”创新引领的基石。
02专业社工与专门志愿者“双工+双专”是“双工联动”服务精准有效的保障
深圳社工深入到全市680余个社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台,组建社区志愿者组织,进行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培训、服务引领等工作,开展基层志愿服务。截至2021年7月,深圳社区志愿服务总队下成立社区志愿者组织360余个,志愿者达5万余人,开展服务项目17万余场次,总服务时长260万余小时。
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市社会工作者协会自2018年起推动民政和精神卫生领域以“双工联动”模式开展服务,深圳社工着力发挥社工与志愿者“联动互补、互动共进”的作用,通过发布工作规范与服务指引,开展研讨、培训与交流、评优表扬等活动,促进社工和志愿者在兜底民生工作、困弱群体与特殊对象的服务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03“双工联动”带动多方联动是社会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大局的路径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通过社区调研和问题分析形成了调研报告,发挥党建引领和社区行政管理的力量,构建自上而下的社区基层治理体系,将社区居民发展成为社区义工,发动社区不同人士和群体广泛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助力解决社区防疫、垃圾分类、社区环境对儿童不友好等各类公共治理问题。
疫情期间,为有效防控疫情,保障辖区居民健康,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积极参与小区疫情防控小组,开展返深人员筛查、卫生消杀、卡点测温、核酸检测、特殊群体健康关怀、防疫物资募捐、值守人员慰问和送菜上门等服务,为守护市民的健康安全作出了贡献。
同时,社区社工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台,联动志愿者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开展社区困境儿童微心愿、低龄长者与高龄长者的“老伙伴”志愿行等多种帮扶关爱服务,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氛围,助力社会工作更好地融入基层服务,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更加专业的作用。
编辑:涂传博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