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工作历经10多年探索实践,参与了汶川特大地震、云南鲁甸地震、“山竹”台风等多次重大公共应急和救灾服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应急服务经验。自广州5月21日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广州社工再次勇敢逆行,在疫情防控应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序调配社工力量,全力支援社区抗疫
疫情防控刚开始,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在市民政局党组指导下,广州市社会工作行业党委、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引领全市100多家社工服务机构组建了100多支抗疫突击队,带头奋战在社区抗疫战线。
在人力吃紧的关头,全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快速响应各级政府部门号召,按照统一部署安排,迅速指导和动员全市社工站4000多名社工,发动和带领2.1万多名志愿者,积极助力所在地防控办、街道、社区居委开展疫情排查、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政策宣传等疫情防控工作,关注和服务各类困难群体,累计服务市民超400万人次,服务隔离留观人员超3万人。广州市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还主动贡献机构场地、人力和资源,协助街道增设多个临时核酸检测服务点,提升了疫情防控效率。
深化“红棉守护”行动,聚焦特殊困难群体
全市社工机构主动依托社工站、专项服务项目等,累计开通239条“红棉守护热线”。各机构负责人还利用私人手机号码在中高风险区增设100多条服务分线,积极为市民提供线上心理咨询、心理减压、情绪疏导、政策咨询、服务转介、危机干预等服务,累计服务市民8万多人次。
各社工机构还积极搭建立体服务网络,线上利用“红棉守护”热线,主动跟踪服务困境长者、低保低收入人群、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线下针对服务对象紧急需求开展送粮、送药等应急救助服务,线上线下累计服务困难群体超10万人次。
党员社工陆嘉欣和团队在荔湾区中南街社工站24小时值守“红棉热线”已达30天。她曾在深夜2点钟接到求助电话,为急需保胎药的孕妇送上“救命药”并安抚她焦躁的情绪。每天经由她们送达居民手上的药物就有150份。
西村街社工站通过“红棉热线”对接线下服务,着力解决疫情期间困境人群的生活困难问题。社工主动链接爱心企业捐赠蔬菜,联动38名社区志愿者将1200斤蔬菜送货上门,缓解了100户独居孤寡长者、残疾人等的生活困难。
链接慈善志愿资源,高效助力群防群控
各社工机构积极利用“社工+慈善+志愿服务”机制优势,全方位支持重点街道疫情防控工作,有效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精准施策和赋能社区,高效助力街道推动群防群控工作。广州市慈善会发起“善暖社区抗疫关爱行”,联动企业捐赠45万元物资,支援荔湾区、海珠区、越秀区全区域共64个社工站开展社区防疫工作;对接爱心人士向全市51个社工站捐赠15万个口罩,助力战疫。
广州市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领通互联、广东广播电视台音乐之声合作,发起爱心募捐活动,调动了200多个爱心企业及人士参与捐赠,募集了价值180多万元的爱心物资,有效解决了抗疫一线工作者工作、生活物资短缺问题。广州市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动10多家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爱心行动,整合链接爱心物资,由爱心专车运送到社区医院及多个核酸检测点,缓解了社区抗疫物资保障不足的问题。
编辑:涂传博 审编:x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