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丨“公益慈善+互助养老”,温州社区居家养老蹚新路

 时间:2021-05-21 12:43:23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松台街道水心怀老站正式投入使用。水心怀老站是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为解决社区老人居家养老难题建设的平台,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设施、文体娱乐、心理慰藉、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服务。

水心怀老站所倡导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是社区居家养老的创新之举,也是引导公益慈善力量建设慈善实体、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探索。

问民意 精准对接社区老人服务需求

水心社区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老旧社区,2万多人的社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就有3000多人,居家养老问题成为水心社区面临的一大难题。

怀老站的建设要摸清社区老人的真实所需,特别是个性化需要。浙江安福利生慈善基金会经过前期一年多的调研和探索,通过问卷调查、住户访谈、社区协调会等方式,挖掘社区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

“我们年纪大了,每天在家呆着日子很单调,要是家门口有个唱唱歌、写写字、谈谈心的地方就好了”“我身体不太好,想了解养生知识”“我就希望有个人陪着,能说说话”……老人们提出的个性化需要被纳入建站方案,他们参与怀老站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在各方的支持下,水心怀老站迅速建立起来:使用面积达400多平方米,设有“七馆一园”八个主题空间,结合了聊天交友、公益授课、手工制作、健康养生等多种服务功能,互动、互学、互助、互帮特色突出。水心怀老站成为社区居民的好邻居,也成为老人们家门口的大客厅。老人们可以通过免费会员登记参加活动,其他居民也可以报名加入怀老站志愿服务团队,参与怀老站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聚民力 引入公益慈善力量共参与

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小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公益慈善力量进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空间巨大。

水心怀老站的建设运营,正是整合了企业、团体、家庭和个人等社会各界力量。场地是社区半闲置的老旧自行车库改造的,建设资金来自爱心人士和社区居民的捐款,改造施工大多是爱心人士无偿提供帮助、对接各方资源完成的。许多设备来自老人和志愿者家里的闲置二手物品。水心怀老站的工程建设过程,就是一次多方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公益慈善行动。

水心怀老站由温州市安仁公益服务中心负责具体日常运营,引导志愿者与老人共同参与打造自己想要的怀老站和社区生活。水心怀老站特别注重老年人群体的自身参与,坚持“请出来”与“送上门”相结合,动员老年人走出家门,享受家门口的互助养老服务。同时,水心怀老站还探索“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机制,组建养老专业服务队伍,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温州市安仁公益服务中心还将链接社区各种服务功能点,充实老人家庭与“怀老站”之间的服务空白,开展适老化改造、精神抚慰与陪伴等各种公益慈善项目,满足老年朋友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帮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

“利用社区有限空间,因地制宜、改造提升,打造兼具公益性、主题性、文化性、群众性的惠民养老空间,整合公益慈善资源和优势,水心怀老站迈出了重要一步。”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解民忧 探索社会治理善治新路径

走进水心怀老站,老人们的欢笑声时不时传来。“怀老站教我们怎么养生,又教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忙、互相关爱,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光彩,服务太贴心了!”老人林国忠高兴地说道。

像林国忠一样,现在许多社区老人都把参加怀老站活动作为每天的“必修课”。有的老人还想成为服务他人的志愿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社区老人的养老心态变得积极了。

据介绍,松台街道老年人口占比约1/4,养老问题一直是街道的重点民生课题。近年来,街道不断创新养老模式,尤其特别重视公益慈善力量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水心怀老站就是尝试之一。

公益慈善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不仅可以为社区老人们提供便捷、多样、立体的基础服务,也可以通过志愿者提供积极的照料和精神支持。水心怀老站“公益慈善+社区互助养老”的新模式,促进了公益慈善事业与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也让社区老人体验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希望水心怀老站的互助互爱养老模式能够真正全方位地满足辖区老人们在物质世界与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希望‘公益慈善+社区互助养老’的养老新模式能够为全区乃至全市的养老工作提供经验。”松台街道党工委委员王磊表示。

编辑:涂传博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