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如何为实施“双百工程”谋篇开局

 时间:2021-04-14 13:15:06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广东省云浮市自2017年开始实施“双百计划”,目前已建成社工站25个,配备“双百社工”108名,针对面临困境的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民政服务对象开展社会工作专项服务,有效延伸了基层民政服务的触角。

2021年,广东省民政厅联合省财政厅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的通知》,要求用两年时间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云浮市认真贯彻落实通知要求,通过四个强化,确保“双百工程”谋好篇、开好局、起好步。

强化组织领导,高位部署推动站点建设

1月12日“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动员部署会召开后,云浮市迅速传达会议精神,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部署,全力协调推动“双百工程”工作落实。市政府将实施“双百工程”工作写入2021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2021年重要督查事项。

4月8日,市政府通过了《云浮市“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了“力争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社工点的建设任务,实现全市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的任务目标,并对建设服务站点、组建服务队伍、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站点工作、明确服务内容、强化业务督导、加强专业培训、健全薪酬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定,为云浮市全面推动“双百工程”落地落实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遵循。

强化谋划部署,科学规划选址布局

为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的目标,云浮市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加强谋划部署,按照“每个镇街建设1个社工站,每个社工点服务覆盖3个村(社区)”的原则,对照站(点)位置设置、人员配备、岗位设定等六方面要求,确定了全市于2021至2022年间共需建设63个社工站、323个社工点的工作任务。其中2021年需建设社工站63个,社工点146个;2022年需建设社工点177个。目前,已完成146个村(居)服务点选点工作。

为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双百工程”社工站(点)建设,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建设“硬件基础设施一流,软件管理服务过硬,居民群众满意”的“精品社工站(点)”,全力提升镇(街)社会工作服务能力,云浮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打造“双百工程”精品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点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分别选择5个社工站打造“精品社工站”,且每个精品社工站至少建设2个“精品社工点”,进一步确保云浮市“双百工程”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强化部门协作,统筹指导人员整合调配

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对现有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整合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云浮市各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市民政局与人社、残联等职能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在摸清现有乡镇(街道)直接聘用的社工、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残疾人专职委员底数的基础上,市民政局与市残联组成联合工作组,到各县(市、区)指导各地民政局、残联和乡镇(街道)做好人员整合工作。经收集公示、造册上报等程序,共上报整合人员462名,其中乡镇(街道)直接聘用的在职社工96名、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人员305名、残疾人专职委员61名。

为了让重新整合的队伍全面了解社工工作情况,云浮市民政局召开座谈会,邀请经验丰富的优秀社工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入户走访注意事项及社工站(点)服务规范和要求等内容的讲解,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整合队伍的素质。此外,依托“双百社工学苑”学习平台,让新加入队伍的人员通过线上学习,切实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掌握,尽快适应角色转换,以确保在社工站(点)正式运作后能迅速到岗到位、投入工作。

强化宣传推广,倾力打造社工品牌

为切实提升云浮市“双百工程”社会知晓度,扩大惠及面,在“汇聚社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期间,全市25个社工站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居民宣传社会工作在助力乡村振兴、协同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向市民展示云浮社工风采,弘扬社会工作专业精神,树立社会工作专业形象。

同时,围绕社工品牌建设,云浮市积极打造以人文艺术课程、舒心驿站、公益“义田”、一勺米与爱心餐、“牵手”行动为典型的云浮品牌特色项目。自“双百计划”实施以来,社工站打造或激活了25个社区儿童空间、 29个社区公共空间,累计开展479场社区活动,服务人数62111人次,培育各类志愿者1132名、各类组织或小组132个;链接各类社会资金和物资累计价值66.2万元,志愿服务时长131502.6小时。

下一步,云浮市将严格贯彻落实实施“双百工程”的工作要求,积极做好“双百工程”社工招聘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工岗前培训和专业培训,做好保障,让社工安心驻扎社区、深入群众,打造一支可靠可信可用的专业社工人才队伍。

编辑:涂传博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