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广东省“双百计划”统一部署,去年7月,外海街道社工站宣告成立,并以墟镇社区作据点,服务辐射全街道。这一举措,让牵挂民生的墟镇社区书记徐新明乐开了怀。
墟镇社区是一个有着49年历史、面积达4平方公里的老社区,不仅常住人口1万多,还有其他三个“多”:老龄人多,80岁以上老人316名;残疾人多,达137名;低保人员多,共15户(多数为因病致贫),此外普惠儿童5名,低收入家庭2户,特困人员2名。
地域广阔分散,服务对象众多,特殊与恒常任务繁重、专职人员与专业能力双缺乏等问题一直让徐新明重担压肩,工作分身乏术。随着3名既有活力、又有能力的“双百”社工进驻社区,徐书记喜出望外。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成立社工站,有专业社工参与,不仅减轻社区工作负担,而且了解民政对象的情况和需求将更加细致,服务更加精准到位,效果更加显著,这就是双百社工的特色所在。”当问及“双百社工”情况,外海街道社会事务办相关负责人说。
一股鲜泉激活民政服务一池春水
据了解,双百计划江门市外海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于2019年7月正式成立。为确保工作成效,墟镇社区专门研究,改进方法,采取“民政干部+治安员+社工”的方式组成了社工服务行动小队,落实走访服务对象了解情况,陪同社工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心服务每一个居民。社工们以 “三同”的工作模式,通过走访交谈,熟悉社区,了解民情,记录情况,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识别服务对象及需求,制定服务个案计划方案。一次次的深入往返墟镇社区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在墟镇社区的协助,双百社工熟悉了墟镇社区的情况,并手绘外海街道资源分布图、村居分布图、墟镇社区主要服务路线图等,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分别张贴上墙,务求以“挂图作战”的方式让民政服务更加到位。
细致的服务行动让对象倍感温暖;真情的关怀,让对象开启心扉、重拾信心;制定符合实际服务措施,重燃了对象生命的希望;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激发了对象的潜能,这一切充分展现了社工不可替代的专业作用。社工站的设立与社工的进驻,就像一股新鲜之泉,激活了基层民政服务的一池春水。
一个个服务案例,彰显双百社工精准与专业
如果说,街道和社区是肥沃土壤,那么,通过近一年的开展工作,双百社工绽放出了一片片姹紫嫣红,收获了一筐筐丰硕成果。
01
恒心服务显本色,于细微处悉关怀
低保独居高龄长者康叔,患有高血压、痛风关节炎等老年人慢性疾病已多年。在疫情期间,康叔的血压曾一度飙高达到189/94,血压偏高,康叔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社工与社区民政干部落户了解情况后紧急拨打120,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用救护车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康叔出院后,社工与墟镇社区民政干部多次落户关注康叔的身体情况,使康叔十分感动,称赞社工们比自己子女还亲
欢姨,是重病妇女。独居丧偶、患癌晚期,是社区建档跟踪长期服务对象。双百社工负责落户,在了解她治病需要大笔钱而焦躁时,主动协助其申请街道慈善会的救助,并及时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为其链接劳动资源、增加收入,化解亲人矛盾。
每逢雷雨天,有一个人最让墟镇社区徐书记牵挂,她就是独居在被鉴定为危房里的玲姨。玲姨是社区五保户,居住的是亲戚的老房子。街道和社区曾努力为其安置新居所,后因居住习惯而暂搁置搬离,导致每逢恶劣天气,徐书记就会无限记挂。社工们就位后常常落户,了解房屋漏水和居家安全情况,并在雨天期间,协助玲姨到避护场所暂避。
服务工作精细入微,服务例子不胜枚举。目前,通过定期走访,已建立和制定了20名重点服务对角的个人服务档案,包括情绪疏导,恒常测血压,长者陪伴服务,链接资源,对接民政政策等;持续跟进服务70户民政对象家庭与边缘家庭。为患慢性病、重大疾病的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针对行动不便、社会支持薄弱的人群提供陪诊服务。以“三同”模式建立的信任关系,使社工融入社区居民的生活中;以家庭为视角,找准对象、辨准需求、精准施策,从而开展个案服务,双百社工服务正常开展,显摆特色。
02
关怀烈属亲如故,耐心劝解解隐患 。
独居高龄的喜姑,子女不在身边,不但是墟镇社区为数不多的烈属,更是社区重点关怀的服务对象。社工在落户探访中发现喜姑家中杂物乱堆放,通道狭窄,屋内光线昏暗,空气不流通,卫生情况堪忧,消防安全隐患大。社工站、墟镇社区工作人员多次落户开导喜姑,最后由外海街道、社工、墟镇社区以“三工联动”改善其居住环境,清理垃圾由货运环卫垃圾车分2车次运走。通过本次家居清洁行动,为喜姑营造了一个健康安全的家。
03
紧急介入危机中,抗疫救人美名传
在今春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结合“点线面”多位一体服务网络,秉持弱势优先原则,外海双百社工以人为本、优先关注社区中的困难弱势群体,发挥多方沟通、链接资源、心理支持等专业技巧协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提升他们的抗逆能力,解决他们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防疫宣传例行走访中,精准识别到低保民政对象墟镇社区的残疾人小汤有紧急就医、医护照料和心理社会支持关怀需求。由于医院床位少、医护人员短缺等,社工积极与区民政局、区残联、街道办、社区以及医院多方联动沟通,成功协助小汤顺利办理入院治疗。后期社工还积极与医院沟通衔接,链接医务社工协调解决小汤住院订餐问题,为小汤寻求住院陪护服务,减轻年迈多病的外婆的负担;与此同时,及时链接临时救助、街道慈善会等资源,解决小汤住院费、陪护费和住院餐费等问题;为婆孙俩开展情绪疏导,通过视频聊天联通了婆孙俩的牵挂,安抚他们的彷徨,重燃他们对生活的希望。服务个案被省专刊登载宣传,外海社工站抗疫救人事迹也受到上级的表扬。
一个个特色项目织牢一张张服务网
外海社工站汲取了墟镇社区激发社会组织新活力,以党建引领保护与传承外海传统文化的创新治理新方法,开展龙溪文化展示与传承的社区治理活动,挖掘外海的文化资源,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传播媒介全力保护与传播外海文化,深耕项目开花结果,务求用本土的文化去影响居民,让居民认同自身文化,凝聚社区归属感。外海社工站还协助街道开展各类民政工作,如低保核查、特困人员核查、复退军人信息录入、救灾应急等,并通过社区党支部主题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专业服务,满足了群众多样化需求,扩大了民政工作外延。
社工站的建立,加强了民政基层能力建设,延伸了民政工作臂力, “双百社工”的进驻不仅成为了党和政府的有力助手,减轻了社区负担,还成为了老百姓的贴心人,其丝丝入扣、直抵人心的服务,激发了居民的能力,搭建了彼此互助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了社会福利服务这张网织得更紧密,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编辑:涂传博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