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邓,最近得空来陪我聊聊天呀!”12月10日,衡阳市珠晖区苗圃街道84岁低保户老人宋春荣,电话邀请她的连点服务社工邓金莲陪她唠家常。过去10余年里,宋春荣因独居无人交流,倍感孤独。今年来,社工们多次上门为其提供谈心、打扫卫生和义诊等个性化服务,宋春荣脸上多了笑容。
去年8月以来,珠晖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一社会组织,在全区10个乡镇(街道)分别成立社会工作站,并招募16名具备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质社工,增强基层社工服务力量。今年,该区依托社工站平台,试点推出“人文化关怀、个性化服务”的“两化”救助兜底保障服务,推动对困难群众帮扶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跨越,使困难群众生活更有自信、更有尊严。
“以前我们基层民政能力有限,社会救助以‘给钱给物’为主。但这种单一救助形式已不能满足救助对象心理需求,现在有了社工站,可以针对不同困难人群,提供人文化关怀和个性化服务。”珠晖区民政局局长刘勇介绍,例如针对失独老人和百岁老人,社工会上门进行心理疏导和陪伴关怀;针对一级残疾人、失能或半失能人群,开展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
个性化帮扶,不仅大幅提升了救助对象满意度,还极大增强了其融入社会的信心。粤汉街道向荣里社区低保户小刘因肢体残疾,多年依靠父母生活,随着父母年事渐高,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工定期探访照料,并安排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联系爱心人士为他添置了一台新轮椅。一系列贴心服务,让小刘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如今,“北斗星”成了珠晖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的一张闪亮名片。该平台先后为全区538名兜底救助对象开展个性化服务,服务总时长达11877个小时,受到被帮扶群众一致好评。
编辑:甘再松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