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兴庆加强禁毒社工队伍建设

 时间:2019-10-11 13:26:31来源:人民公安报

为全面加强禁毒社工队伍专业化、正规化、科学化建设,切实提升禁毒社会化工作水平,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禁毒办健全完善机构设置,配备与形势任务相适应的禁毒专业力量,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主抓、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禁毒社会化工作格局。

“六抓”夯实禁毒工作根基

——抓政治站位,铸牢思想的“根子”。他们组织全体禁毒社工常态化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坚持每日晨会制度,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

——抓制度建设,扎好制度的“笼子”。在区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兴庆区禁毒办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兴庆区禁毒社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加强禁毒社工思想教育、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追究等5个方面系统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工作程序规范化、岗位责任的精细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真正实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

——抓亮点成果,动好创新的“脑子”。他们以党建引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创新,让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管理优势,全力打造“党员先锋”特色绿荫工作室。创建“党员先锋示范岗”和党员帮扶小组,对在册重点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捆绑式帮扶,同时对戒毒学员实施分类管理、动态管理、精细管理,实现政治功能和管理服务功能双提升。

——抓业务能力,搭好学习的“台子”。他们建立具有兴庆区禁毒特色的教育培训工作体系,选送业务骨干参加国内外禁毒社会化工作职业培训,邀请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区内禁毒社会化领域的专业人士,传授禁毒社会工作理念和禁毒社会化工作方法,提升兴庆区社区戒毒康复科学化管控水平。

——抓纪律作风,用好执纪的“鞭子”。严管就是厚爱,他们紧盯新型违法违纪行为,以近年来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近期违法违纪案例为反面典型,组织全体禁毒社工汲取教训,撰写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根据禁毒岗位特点和任务,建立健全各绿荫工作室每周例会、晨会、汇报、考勤等管理制度。重点加强日常工作“8小时”以外风险点的预防和管理,防止发生违纪违法问题。

——抓绩效考核,握好标准的“尺子”。他们建立“千斤重担有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抓好16个绿荫工作负责人这个“关键少数”。创新建立禁毒社工工作赋分机制,将绿荫工作室禁毒工作任务项目化,量化为“硬指标”,考核内容涵盖组织纪律、业务职能、系统数据、综合工作4类共计23个子项目,全面系统梳理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量化考评,实现了禁毒工作内容全覆盖。

“四个促进”使禁毒社会化工作提质增效

——促进禁毒社工思想能力提升,增强队伍凝聚力。他们通过开展主题党日等政治活动,教育和引导全体禁毒社工增强“四个意识”,确保指导禁毒工作高质高效开展。30余名禁毒专干先后荣获区、市优秀禁毒社工、最美禁毒人等荣誉称号。

——促进禁毒社工管理能力提升,增强队伍向心力。他们根据在册学员人数按比例配齐160名禁毒社工。建成街道(乡镇)社区戒毒康复标准化工作站16个,其中燕鸽湖、富宁街等10余个绿荫工作室分别被评为国家级、自治区级社区戒毒康复示范点。对160名禁毒社工落实符合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疾病预防、医疗保险和抚恤优待等保障制度,从工作生活上关心爱护,进一步激励和鞭策其在工作中展现新作为。

——促进禁毒社工服务能力提升,增强队伍战斗力。他们整合运用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和兴庆禁毒手机应用微平台,搭建起吸毒人员的“衔接无缝隙、管理无漏洞、沟通无障碍、帮教服务不出网格”的网格化服务闭路链条,实现吸毒人员“人、房、物、事、情”等要素信息全方位、精细化、网格化动态管控服务,构建全环节管控吸毒人员体系。他们创新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戒毒治疗、心理矫正、帮扶救助、就业扶持等服务措施。截至目前,新滋生吸毒人员增幅下降至0.55%,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100%,在册吸毒人员管控率上升为67.17%,戒断3年巩固率上升为61.91%。

——促进“兴庆禁毒”品牌效能提升,增强队伍创新力。他们通过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优秀教案现场讲评等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教育引导禁毒社工掌握和更新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基础知识和技能方法,总结提炼出文化街“五四三”、新华街“3456”等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先进工作方法经验共享共用。10余名禁毒社工多次荣获国家、自治区、银川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教案课件评比一、二、三等奖,提升了“兴庆禁毒”特色品牌效应。

铮铮誓言铭记在心,“不获全胜决不鸣金收兵”。兴庆区禁毒社工队伍将始终秉承“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不负新时代新使命,全力做好各项禁毒工作。

编辑:甘再松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