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引导、用情沟通……他们“一对一”帮扶农村留守儿童

 时间:2019-09-30 07:26:49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小军可以和同学正常交流了,他刚上初中,你今后的帮扶,建议多关注他在青春期可能遇到的新问题。”9月22日,武汉市民政局“城市微光”困境未成年人保护社工服务项目的社工董子宁与另一家社会组织的社工尹进飞对接,介绍了新洲区12岁服务对象林小军(化名)的情况。尹进飞打算近期进行第一次走访,并认真谋划今后的帮扶计划。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汉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城市微光”困境未成年人保护社工服务项目,对2088名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失当而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提供专业社工服务,对其中340名经评估划分为一至三风险等级的未成年人,实施专业心理干预与疏导。小军是其中风险等级最高的百余名困境儿童之一。

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民政局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城市微光”项目,今年8月启动了“微光计划·相伴成长”暨百家社会组织和百名社工牵手百名农村困境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计划,同时设立百万元“关爱农村困境留守儿童”专项基金。

董子宁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三年前,她开始帮扶林小军,“这孩子太特殊了,我第一次上门,他一看到陌生人就躲到爷爷背后,然后跑进自己房间把门锁上,无论我说什么都不开门”。

经走访了解到,小军上课从不回答老师提问,也不交作业,同学和邻居的孩子都说他是个“哑巴”。

小军真是哑巴吗?他的爷爷告诉董子宁,孩子两岁时父母就分居了,父母经常争吵,加上经济困难,导致孩子沉默寡言,不与其他人讲话。

在后来的走访中,董子宁给小军送文具、衣物,对他悉心引导、用情沟通,大半年后,董子宁终于听到小军对他说了声“再见”。在董子宁的引导下,小军开始参加暑期托管班活动,性格逐渐开朗,也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了。

“但是,这几年我要帮扶30多个孩子,精力上有些顾不过来。”董子宁说。

“过去只有两个社会组织、11名社工负责实施‘城市微光’项目,力量薄弱。此次选定包括小军在内的100名困境儿童,是评估中风险等级最高的孩子,100家社会组织的100名优秀社工可‘一对一’帮扶。”该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据了解,该计划为期两年,每名社工将为帮扶对象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每年至少进行3次探访慰问,完成孩子的1到2个“微心愿”。

编辑:涂传博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